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伦理意义与生态经济意义.建设“生态型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是非判断,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环境行为习惯和平等的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属于生态道德培养范畴.而生态道德的培养是中学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浅议生态道德培养生态道德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生态道德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生态道德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基础道德,生态道德修养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需要和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自我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认识,培育生态道德良心,培养生态道德情感,使大学生做生态道德的实践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浓郁的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工程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伦理意义与生态经济意义,建设“生态型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新阶段,是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生态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既是生态文明对人们道德素质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大多是抽象地强调其重要性,很少涉及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即确立生态道德善恶观、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强化生态道德责任和培养生态道德能力;基本要求是树立生态世界观,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重新定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并与考研相结合,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立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本文从生态道德与生态道德教育、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以及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论述高中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生态道德?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属于人类的道德范畴。人类应该树立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的权利观,以及不仅对他人、对社会、而且包括对其他生命形式自然存在物承担责任的义务观。生态道德或是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行为准则。生态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验,考察渗透式实验对中等卫校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影响.实验内容为:生态道德认知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中等卫校《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进行分析并设计教案、找出教材中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设计生物实验和课外活动案例对学生进行渗透生态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生态道德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渗透式生态道德教育是符合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要从转变生态观念、培养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责任、注重行为指导、环境道德原则的确立等几方面入手,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多角度地渗透美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生态观、道德伦理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迫切,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是指处理人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促进生态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赵立江 《成才之路》2009,(15):19-19
地理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生态教育的内容既有丰富的显性材料,又有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的隐性素材;既有较完整的地理环境知识,又有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形成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还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行为。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地理教学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5.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行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远程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更是培养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刚 《陕西教育》2008,(7):92-92
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保护问题已备受各国所关注,与之相应的环保教育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培养具有“绿色道德、素质的绿色学生”,这是学校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对人类发展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认识的基础形成并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变化。学校教育对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具备生态道德,是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从个体品德发展的心理规律角度,帮助和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坚强的生态道德意志和崇高的生态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高校生态道德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和一致性等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的改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与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共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一培养具有环境道德的新世纪国际公民。生态伦理学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柱,在环境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生态伦理学除本身具有环境教育的功能外,它对环境教育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