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同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列子》通过许多故事提出了"顺任自然"的思想,强调要顺应事物的本性,任其自然发展,无为而治;不欣欣于生,不戚戚于死,"生死由命";按自己的本性去活,"从心所欲"。《列子》提出这些观点,一方面是因为继承了老庄思想,一方面是因为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庄子注》对《庄子》的传世贡献极大。郭象总结了魏晋时期数十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把庄学发展成为了一门显学,但他的注释在不少地方体现的是儒家的进步精神,背离了老庄思想。郭象《庄子注》在对待现有等级制度、隐者的态度、治国的看法,以及对待孔子和仁义的态度等方面,都与老庄思想有明显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不同,与郭象的处世态度、郭象所处时代背景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始玄学是魏晋玄学的第一个时期,主要发生在曹魏正始年间(240-249),何晏、王弼都有对于《老子》的解读,并分别于这一时期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但是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以及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总体来说,何晏的"以无为本"思想更为精密,但是王弼则将"无"与具体联系起来运用到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学发生于魏正始年间,玄言清谈亦始于正始年间。清谈与玄学相结合,所谓正始玄风或正始之音,即指这时期的玄言清谈。本文试从正始玄学发生之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了解以王弼、何晏等为代表的正始名士来探讨正始玄学的的玄谈品题及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嵇康和阮籍是正始诗歌的代表,但两人诗风差异甚著。思想的歧异是形成嵇、阮诗歌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魏晋玄学背景下,嵇、阮思想歧异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正始诗歌的认识。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缕清嵇、阮思想的本原面貌,并由此深入地探讨了嵇、阮的思想歧异对其诗风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晋时期,老庄道家思想逐渐取代儒家正统观念,在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上流士人阶层中间崇尚清谈,好言玄理,一时蔚为风气。反映到诗歌创作领域,是玄言诗的兴起。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成为文学史上一  相似文献   

10.
老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对魏晋士人的思想、言行、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士人将老庄的哲学融入自己的人生当中,对自由、生命、自然有了自己的解释。《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在老庄思想影响下的整个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魏晋名士的隐逸思想是非常复杂而微炒的。第一,他们普遍把隐逸生活看成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第二,正始名士的隐逸思想体现了老庄哲学和儒学的冲突;第三,两晋名士的隐逸思想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调和,研究名士们的隐逸思想,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他们那独具风流、奇特人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缪(miao)袭,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人。生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卒于齐王芳正始六年(245),享年六十岁。初辟官御史大夫府,历事曹魏四世,官至侍中尚书光禄勋。《魏志》说他“有才学,多所述叙”,又是位精通音律的诗人。推想他在当时会有很多文学著述,但留下来的却只有十三首诗:即魏《鼓吹曲》十  相似文献   

13.
庄子思想在魏晋士人那里重新获得重视,将其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成为魏晋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士人们。他们有的将庄子精神作为思想的依归,融入生命,用毕生来实践庄子精神。大多数则是讲庄子精神的某一方面加以发挥改造,为他们的立身处世找到理论支撑。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实践与改造着庄子精神。试从纪录魏晋士人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来探索正始、西晋、东晋三个时期的名士对庄子精神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晋宋时期伟大的诗人。这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论析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后汉三贤之一的仲长统,是魏晋玄学可以追溯较近的渊源之一.其"理乱"政治思想嫉恶如仇,而劝世治平的损益对策体现了深具儒家情怀的弘毅之士形象.<昌言>旗帜鲜明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吸收了老庄思想以"得义"为基准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否定和补充,呈现出非儒入道的异端色彩.仕途舛蹇的仲长统最终遁入道家境界,其对儒道思想的取舍把握与魏晋玄学存在互动的关联,尽管存在诸多自我矛盾,但是在整合基本思想资源催生玄学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在汉魏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17.
魏晋玄学是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的糅合。本文专题探讨了这一哲学史现象,着重揭示了竹林玄学对庄子思想中自然主义的发挥、重生意识的复兴、理想境界的寻求,从而阐明了名垂百代的竹林精神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正> 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鲁迅的思想无疑经历过巨大的飞跃。对于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他的认识也同样经历过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如对尼采的认识就经过了从肯定到否定的明显变化,但对于老庄思想,他却以坚决的批判态度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从1907年至1936年,先后三十余次提到老庄及其思想与著作,并且以《史记》、《庄子》为基础,创作了以老庄为主要人物的历史小说《出关》、《起死》,鲁迅对老庄思想这种持久的注意、自始至终的批判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刘韶 《考试周刊》2007,(33):99-100
正始时期,司马氏掌权,司马氏与曹魏集团斗争,以杀戮手段清除异己,造成一种高压恐怖气氛,以慑服人心。在这种政治形势之下,当时许多士大夫都采取避世自全的态度。本文从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解读阮籍的酒狂人生。  相似文献   

20.
王士禛书学思想受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以“清”为尚,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审美观。本文从淡、远两个方面采分析其虚静、空灵的主体人格,并对其书学思想的根源——对魏晋士人的向往与具有的类似魏晋士人性情的言谈举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