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英峰 《中国钓鱼》2006,(12):58-58
台钓漂种类繁多,按漂尾分有长尾、短尾、硬尾、软尾等;按漂脚分有竹脚、碳脚、钢脚和半钢脚等;按制作漂肚的材料分有巴尔杉木、孔雀翎、芦苇、软木及吹塑等。什么样的漂好呢?我请教并归纳了一些台钓高手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一支好使的台钓浮漂应该有以下几个优点:吃铅多(浮力大)、灵敏度高(反应快)、示标明显(漂尾彩节醒目)。  相似文献   

2.
二、钓组及组配原则 我们在接触“台钓”之初,得到的它的钓组的搭配信息都是小漂、小坠、细线、小钩。在具体的组配上,通常是(自风线至钩)太空豆(两枚)—插漂座—太空豆(两枚)—太空豆(一枚)—铅皮座—太空豆(一枚)—转环—带钩的长脑线。 这是最常用的“台钓”钓组组配方法,现在市售的太空豆,每个包装袋里也是六枚,按照这个配组供应的。这六个太空豆,从风线至钩的顺序来说,第二、三枚纯粹是为了固定插漂座,五、六枚是为了固定铅皮座,而一、四枚除了具有协助固定插漂座的功能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一但钓点移动或钓位转移,它  相似文献   

3.
胡怀民 《钓鱼》2008,(1):32-32
台钓:台钓,即台湾钓法,是我国台湾的垂钓高手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得出的一种钓鱼技巧。它从钓鱼的配置、组合一直到垂钓的各种操作技巧,都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行之有效的钓鱼技巧。它一般是由双钩、铅皮、铅皮座、漂座、台钓浮漂等钓具组成。台钓特点是悬坠、灵敏度可以调节、钓饵松软、不用打窝等。  相似文献   

4.
与钓友交谈,不少人都说:台钓好是好,就是调漂难。《中国钓鱼》陆续介绍了多种台钓调漂做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准确,钓友们应用起来难以得心应手,直接影响着台漂的灵敏度。如果明白了台钓调漂的力学原理,正确理解了台钓调漂平衡公式P=G Z S 1/2f,台钓调漂并非难事。 《中国钓鱼》1995年第四期中,屈济道钓友曾在《台漂的“数学问题”》一文里对台钓漂尖做过精密计算:“……该组合已类似精密的测量仪器微量天平了,具有千分之一克的感量水平……每目浮力在3.9毫克左右……”屈钓友的计算是正确的。其实,台漂  相似文献   

5.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高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漂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6.
互换漂座     
传统钓法和台钓法是我们钓淡水鱼最常用的两种钓法。而这两种方法在配件使用上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使用的漂座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喜欢这两种钓法的仕挂盒中找到这两种仕挂。同时在和钓友的交谈中,经常听到有的钓友反映,能不能设计一种漂座,既可以用于传统钓法,又能用于台钓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台钓法装漂,主线上预先装两个或四个太空豆,在太空豆之间装漂座,漂座可在太空豆之间上下自由滑动。 垂钓者观看浮漂的运动及时提竿。通常使用立漂垂钓时,提竿力T,通过渔线先传给漂头,再传给鱼  相似文献   

8.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9.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台钓法”钓组的匹配以细线(零点四至一号)细漂、漂座、太空豆、转环坠及钩融为一体。看似简单的渔具,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科学地组成一套钓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分析认识组成的结构原理,才能在使用中临阵不乱得心应手。 台钓使用细线软而随和,出入水中阻力小。长脑线略细于主线,可降低鱼的警觉性,在意外的情况下,可保证  相似文献   

11.
老骥 《钓鱼》2008,(22):53-53
现代台钓的钓组里,最一成不变的就算鱼坠了(铅皮坠),浮漂、鱼钩、鱼线、漂座、太空豆、8字环、甚至铅皮座等,都在更新换代,新品频出。而铅皮坠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我在《台钓在自然水域里的运用》(《中国钓鱼》1995年第5期)一文中,曾提到过台钓调漂平衡公式。为得到广大钓友的指正,,本文再抛引玉之砖,简要分析漂体在水中的几种受力模式。 公式 漂体浮力=坠重 钩重 水线重 1/2人水风线重 简写成:  相似文献   

13.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这一命题作为台钓的调漂原理已被广大钓友接受,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以此原理为前提推出的“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四种组合方式(简称四组合)被一些人抬到“只有台钓高手才能掌握”的高度,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 《中国钓鱼》总第105期发表了王佩珩先生的《台钓调漂新说》,揭开了人们重新审视这一原理的序幕。《新说》直言不讳地指  相似文献   

14.
陶静波  施德祥 《垂钓》2001,(3):46-47
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钓鱼人对台钓也越来越青睐。高低钩是台钓的主要部分,调漂是台钓的重要技术。掌握了高低钩的运用和调漂的技巧,台钓就会更加让人心动。  相似文献   

15.
在《也谈台漂的灵敏与迟钝》一文中(见《中国钓鱼》1996年第一期),我们曾分析过台钓钓饵对水底的压力大小与台漂是否灵敏没有关系。施钓中,我们可以根据水底鱼情不同,使用大小不同的钓饵。在水底没有大鱼的时候,钓饵重量可以轻一些,体积可以小一些,水底如可能有大鱼,钓饵的重量与体积可以稍大一些。在钓饵的重量与体积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应注意考虑钓组结构中是否出现盲区。现将台钓钓具组合中可能出现的盲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台湾钓法是立漂悬坠,它的优点是确定水位较精确,灵敏度高,上鱼快,适合鱼塘、水库静水钓。立漂悬坠能取得很好效果,那么星漂悬坠呢?大家知道,传统的里漂钓,稍拉大漂间距,钩可以在流水中所遇的高低不同的水底停留,很适合流水钓。这里所说的星漂悬坠则是继承了传统星漂钓的这一特点,又引用了台钓法双钩,长脑线,悬坠这些优  相似文献   

17.
台钓之我见     
一、关于叫法。 我们通常说的台钓,即台湾钓法,即近年来台湾钓友到大陆参加比赛时使用的手竿齐竿线悬坠长脑线底钓的方法。传统钓法是相对台钓而言的大陆钓友传统使用的手竿齐竿线落地坠 短脑线的钓法(其中包括立式漂和七星漂钓法)。这两个钓法名称叫得科学不科学?只要大家都这样叫,没有必要去考证。黄瓜、  相似文献   

18.
决定传统钓法浮漂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铅坠,而决定台钓漂尖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钓饵,台钓钓饵的作用与传统钓法的铅坠的作用相似。 可以这样说:台钓调漂后,饵即坠。实际垂钓中,台钓钓饵的变化和位移对漂尖的作用与传统钓法中的坠的作用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传统钓法浮漂的沉浮是钓饵的位移通过脑线影响铅坠,引起铅坠的位移后才产生浮漂沉浮的;而台钓则是  相似文献   

19.
认真、反复地读了《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走出台钓理论分析的误区》(以下简称“误区”)一文后,觉得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一、台钓的基本钓法究竟是几饵落底?从《中国钓鱼》众多介绍台钓的文章中看到的都是一饵落底,一饵悬浮。况且,拙作《台漂灵敏与迟钝的受力分析》(见《中国钓鱼》1995年第十一期)是“以调四目钓二目,一饵落底、一饵悬浮,浮漂变化相同目数为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没有排除两饵落底也属于台钓范畴。跟“误区”作者的看法相反,笔者全面  相似文献   

20.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