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爱读《诗经》和《楚辞》,曾经抄录、熟诵、引用和评论。“诗言志”、讽喻、风雅、比兴以度《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都对毛泽东诗词创作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相似文献   

3.
尚炜 《襄樊学院学报》2013,(9):83-84,88
《毛泽东的诗路人生》按照毛泽东同志诗词创作的大致时间顺序,从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生活的地域为径线,创作的诗词作品为纬线,探寻作为诗人毛泽东的心灵史和感情史。着力捕捉诗人毛泽东在诗海遨游时的思想和感情跳动的浪花,竭力去触摸诗人超凡崇高的内心世界,去寻溯诗人人格意志发生、发展而至结局为主线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历史渊源,去探究那些深藏在诗人诗词中的更坚实、沉重而动人的东西,并如同追踪伟人的足迹所深切体验的那样,  相似文献   

4.
“飞风亭边树,桃花岭上风”是毛泽东《五律·看山》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伫立于北高峰纵目远眺所欣赏到的两个富有特色的奇妙美景。诗人运用定点换景法抓住—琶风亭”的“树”和“桃花岭”的“风”绘染成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即是中国的开国领袖,同时又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与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文坛上的任何一位诗人的诗词都不同,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诗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香港学者刘济昆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学者刘济昆是一位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他将毛泽东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既从政治人物的角度,又从人的角度、诗人的角度予以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研究形式也很有创意。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分期,已有学者曾做论及,如公木先生的三段六期之论(《诗人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注释赏析》,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此外马连礼(《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人凡(《辊鹏之路》,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亦提出过稍有差异的分期意见,但均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止于1976年前)军事革命和政治斗争和阶段性进程,扣应毛泽东诗词的“诗史性”特质展开分期,注重挖掘诗词的政治背景、思想风貌和精神内涵。然这种分期、分段显然存在着忽视毛泽东所谓“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  相似文献   

8.
诗苑名手臧克家说,毛泽东同志“一生与诗结下不解之缘,虽日理万机,而胸中始终有个诗字在,念兹在兹,用心良苦”。(《毛泽东与诗》)毛泽东诗词用旧瓶装新酒,给业已趋向僵化的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注入了生命活力,卓然成为二十世纪学园地中的特异花卉。它是诗人自身形象的一个侧面显现,有的是他政治思想、哲学观念的具象化、诗化,记录了光辉的革命业绩,反映了幻变的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抒写革命爱情的词作三首《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和独特风格的诗化表现 ,堪称是革命爱情的史诗 ,为当今和后世的诗人和词家抒写这类诗词 ,创立了学习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0.
邵建新 《初中生》2007,(3):22-2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纪实言理,气势磅礴,是一首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郭沫若语)。它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政治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作为政治家诗人独特的风骚文采。关于这首诗的发表过程,说来还蛮有趣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注释颇多,对《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观鱼”用典的源出,却诸说不一:有说取自《庄子》“濠梁观鱼”的,有说“观鱼”即钓鱼的,有说取自宇文泰与苏绰故事的,有说诸说皆可论味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取第一说。笔者认为“观鱼”用典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一章,这样理解诗人的艺术对话才更符合当时情境实际。并且和柳亚子先生的答诗“躬耕原不恋吴江”才更合拍  相似文献   

12.
朱兰梅 《现代语文》2007,(6):128-128
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毛泽东诗词,这些诗词无疑蕴涵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从一个小的角度——词中所运用的数字上也能反映出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数字,这些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是比较单调的。可是,到了诗人笔下,经过巧妙的构思,恰当的安排,它们就能变平淡为神奇,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汤显祖《牡丹亭》中有诗:“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十香车稳情载。六官吉有你朝拜,再花诰封你非分外:  相似文献   

13.
张磊 《考试周刊》2012,(68):31-31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的豪迈。为帝为王者,必有过人之气魄。在这首词中,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  相似文献   

14.
从毛泽东同志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哲学选辑》,《思想方法论》三本哲学专著的批注,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创立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其他哲学家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从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本文主要以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和《诗经》研究成果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本文解读的方式,寻找出诗人时期和学者时期在爱国情怀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刘浏 《天中学刊》2011,26(4):48-50
西汉辞赋大家扬雄关于"赋"的评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但是"诗人之赋"涵义隐晦,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揣测。通过分析《史记》、《汉书》和扬雄本人作品中的"诗人"一词及《左传》中"赋"的用法,可知扬雄所谓"诗人"指《诗经》作者,"诗人之赋"即为《诗经》中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诗人蒋人初同志。1925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今年足足80岁了。他自幼爱好诗歌,勤奋学习,从1944年发表处女作《八月。你收获了什么》算起,迄今已在诗歌园地耕耘了整整一轮花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在渐近晚年的20余载中。一直潜心于微型诗体的探索,殚精竭虑,笔耕不息,表现出一种老而弥坚、永不倦怠的顽强精神。从1976年的《列车》到2002年的《和平》,从1987年的《微型诗观》到最近写成的《新时期为何出现微型诗体》,诗人的探索在创作和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奉献给读的这部诗选集,就是诗人多年辛劳结出的果实。  相似文献   

18.
《长征》是一首情景统一(交融),艺术高超的革命史诗。作者毛泽东同志以区区五十六个字,高度、凝炼地概括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壮举——长征。诗人寓情于景,情景统一,以轻松、豪迈的笔凋再现了硝烟弥漫,气势磅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诗的字里行间,充分凸显了毛泽东同志叱吒风云卓绝超群的功力!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笔下的山水,姿态各异,气象万千。她既是诗人对自然山川独特的审美发现,又是诗人内心世界独特体验的情感结晶:既是诗人抒情言志的物质载体,又是诗人展现革命乐观主义豪情和潇洒浪漫气度的平台。概略而言,毛泽东笔下的山水既是大笔濡染、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又是被赋予了新的光彩与灵韵、注入了伟人的情志与人格的新山新水。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的《红旗》杂志,在传播党的执政主张的同时,在1964、1965年分4期罕见地刊发了毛泽东、胡乔木和郭沫若的诗词作品共62首.这些诗词的发表,不仅见证了毛泽东与胡乔木、郭沫著作为诗人间的交往和情谊,更有着意识形态的深意,体现着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局势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