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媒体记者站主要承担着全面采写和报道所驻地区各类新闻的任务。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与媒体本部的工作大致相同,即都是及时采写和报道新闻;但由于记者站长期派驻在外,因此站长的工作又有着特殊性。 正确处理与地方的关系 记者站作为派出机构,长期驻在一个地方,因此站长需要正确地处理好与地方的各种关系。 记者站与所驻地方各种关系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地方  相似文献   

2.
阮宝夫 《今传媒》2020,28(5):33-34
新时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步伐在加快,主流媒体的通联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年代,媒体的通联工作主要是利用通讯员的力量收集各地和各行各业的新闻信息。在网络语境下,面对"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的现状,地方主流媒体的通联工作要实行转型与突破,重点是充分发挥基层媒体和通讯员的作用,在积极依靠社会上公民记者力量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多媒体产品的质量把关,以此来保证新闻报道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加生动、传播更加精准、导向更加正确。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重点新闻报道,是新华社地方分社和其他中央新闻单位驻各地记者,十分关注、经常探索的重大课题.从新华社地方分社来说,尤其肩负着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和“消息总汇”的根本任务,在探索这个重大课题上,只有把根扎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实践中去,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才能  相似文献   

4.
驻地记者。本文是指省级媒体派驻在各地市的记者。驻地记者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就是采写报道所驻地市的新闻,而所驻地市党委、政府对驻地记者的工作要求也主要是希望他们向全国、全省报道所驻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以便扩大所驻地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驻地记者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是采写报道当地各类新闻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随着中央媒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编力量不断充实和加强,对地方两会的报道也愈发重视.但由于媒体定位不同,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在会上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与角度也不同于省区市的上会记者,如何将地方新闻讲出全国味道,凸显其新闻价值,是中央媒体上会记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央驻冀媒体单位的记者,笔者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参加河北省两会报道,2013年跟随河北团参加全国人代会报道,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跟随河北省政协参加全国政协会报道,播发稿件百余篇,多篇稿件在河北省人大新闻奖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6.
陈光 《传媒》2018,(6):16-17
创新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我国传媒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指引下,在中央融合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要想成为一家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的传播阵地.随着社会的高度互联网化,不仅仅媒体,各行各业各种社会主体,都在小小的手机屏上争夺用户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毫不相干的行业,现在都成了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一个互联网平台只有拥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才能找到人、影响人,进而引导人.  相似文献   

7.
2014年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在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主要媒体和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媒体融合的实质是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两年多来,各媒体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媒体内、系统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纵向融合,深化媒体融合,不仅要深化媒体内、系统内的纵向融合,而且要推进和深化一定区域、跨媒体的横向融合,即跨媒体融合.跨媒体融合是一条投入小、见效快、易操作,而且能够迅速提升媒体整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国际宣传报道是党中央机关报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几年来,人民日报编委会在中央对外宣传方针指导下,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准确、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外交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密切配合改革开放的步骤,把国际版办得有声有色,受到领导机关和读者的不断好评。驻国外记者和国际部编辑同志也为此付出了辛劳的汗水。社长、总编辑邵华泽同志在部分驻国外记者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国际宣传报道中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新形势下面临的任务,现将根据录音整理的讲话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际宣传报道是党中央机关报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几年来,人民日报编委会在中央对外宣传方针指导下,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准确、全面体现党和政府的外交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密切配合改革开放的步骤,把国际版办得有声有色,受到领导机关和读者的不断好评。驻国外记者和国际部编辑同志也为此付出了辛劳的汗水。社长、总编辑邵华泽同志在部分驻国外记者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国际宣传报道中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新形势下面临的任务,现将根据录音整理的讲话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央新闻机构对驻地方记者提出的要求是:“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进行新闻报道。中央台也一直要求我们驻疆记者要“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这些要求无疑都是正确的。驻疆记者,踏着新疆的大地,呼吸着新疆的空气,生活在新疆人民之中,当然要立足新疆。从新疆发生的各种事实中选择适宜报道的事实。我长期在新疆当地方记者,对“立足新疆,面向全国”的理解,就是新疆发生的新闻事实地方特点越显明,事实所含有的全国意义也越大,其报道价值也越高。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实要特,意义要大。所谓了解事实,就要着重了解这种事实;所谓选择事实,就要选择这种事实;所谓报道事实,就要报道这种事实。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大都要体现在了解、选择、报道事实之中。因为立场、观点不同,在了解事  相似文献   

11.
大局意识与热点引导□肖获一个记者,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有文采的好稿来;一个中央大报驻省市记者,更要写出既有地方特色、更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好稿来。然而,在一些驻地记者中曾有过这样一种慨叹:若在首都采访,除了中央就是各部,具有全国覆...  相似文献   

12.
高芳 《记者摇篮》2004,(3):33-33
新闻发言人与节目主持人都是舆论宣传的代言人,都要时刻体现国家的立场,人民的感情和主流的意识。舆论是监督的利器,媒体是舆论的传播载体,而新闻发言人的立场观点则恰是媒体的内容。之所以有新闻发言人,就是为了避免小道消息,就是让媒体有主流政府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中的某些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有  相似文献   

13.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刊发记者走基层采写的报道,这较之于往日的版面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仔细品味这些变化,读者对“记者走基层”的内涵会有更多的感受.此次记者走基层活动是从8月9日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动员会全面开始的.会后,“走基层”成为各地传媒的重要工作,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媒体都作出动员部暑,以此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解决采编队伍,尤其是年轻编辑记者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报纸版面上新设的栏目及相关鲜活报道,就是具体的行动与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21):33-35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战略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清晰方向的非常重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聚焦"新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聚焦"主流",始终将主流内容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聚焦"媒体",不断巩固和扩大新闻舆论主阵地。  相似文献   

15.
眼下这个时代,中国记者第一次有能力同时与西方主流媒体记者站在国际新闻报道的一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媒体、中国记者要搞好国际热点报道,不光要追求一种新闻冲动,更应该追求一种专业历练。要对中国的利益有相对准确的定位;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最好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16.
韦路 《新闻记者》2023,(1):15-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明确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从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  相似文献   

17.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有人常常和我谈起的;“你们中国青年报的地方记者为什么成长得那么快?”具体的说,成长得快大概包括这些内容:和中央各新闻单位驻各省的记者比较起来,中国青年报的地方记者有不少是“佼佼者”;他们中有的人“人在地方、胸怀世界”,写出了很多指导性强、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19.
张永清 《今传媒》2022,30(1):61-64
电视外宣是地方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借助中央、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宣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在提升地方良好形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进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地方电视外宣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电视媒体的地位出发,分析当前电视对外宣传的处境,如何做好地方电视外宣工作,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延伸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提升地方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助力地方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