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益智节目,就是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知识型"综艺节目,它的知识色彩较娱乐色采更为浓烈,与知识与智力拼争同时得到的还有价值不菲的奖品.益智类综艺节目从最初的《正大综艺》发展到现在名目繁多,遍及各个省、市电视台的益智类节目,其面对观众的形式和发挥的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益智类节目中戏剧冲突元素的设计和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智类节目是以知识为内容的问答竞赛形式的游戏节目,是自电视产生以来的一种常态性的节目。1998年9月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推出一档益智类节目《百万富翁》。截止目前,这个节目已在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几乎在所有播出国家和地区都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成为“有史以来盈利最高的节目”。《百万富翁》对这种常态性节目做了什么样的改造和创新呢?  相似文献   

3.
《大侦探西门》是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一档益智类周播节目,集教育.知识、娱乐,趣味,服务为一体,节目时长25分钟。自2003年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制胜之道,不断地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尝试,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占有率节节攀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正益智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历史上最为悠久、发展时间最长的节目形态之一。发展至今,益智类节目往往和游戏、竞争元素相结合,形成游戏型益智类节目。这种节目既有益智类节目的文化性、知识性,也兼有综艺、娱乐节目的故事性、可观性和娱乐性。江苏卫视《非常了得》和《一站到底》就是其中的代表。故事的讲述讲故事是电视节目中不能缺少的、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朱雯 《视听界》2012,(3):45-47
益智节目在我国的流行始于上世纪90年代,知识、娱乐、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三个最基本共性。早期益智节目重知识、轻娱乐,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最终渐趋式微。在“限娱令”背景下,自去年下半年,包括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在内的多家卫视莺新打造新型益智节目,节目模式层出不穷(见表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卫视在2012年全新推出的新型益智节目《一站到底》为例,对新型益智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该类节目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理事会上,中央台和各省电视台法制频道及栏目的负责人对江苏卫视的《探案俱乐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希望,认为“这种新型法制节目的出现,有可能带动法制类节目的变革”①,我们把这种“新型”法制节目且称为判案竞猜节目。判案竞猜节目是指竞猜者通过情景短剧展现案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完成案件推理的节目形式。节目融合了悬念、戏剧、益智等众多娱乐元素,它以案件逻辑推理为内在节奏,将竞猜判案作为中心环节,通过选手或固定嘉宾的竞猜使案情真相水落石出。《今日说法》《法制在线》两大王牌法制节目就曾以判案竞猜…  相似文献   

8.
《幸运52》和《开心辞典》的成功,掀起了国内电视界益智节目的制作高潮。然而,在一片叫好和追捧的背后,更应冷静地看到,这种节目亟待进一步的合理完善。并且,学习和模仿也应讲究科学、回归理性,强调方法和技巧,创造出新意。笔者认为,不论是现有益智节目的完善,还是未来节目的创办,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以科学定位求特色发展知识性是益智节目的起点和基础,知识涉猎面的宽窄,问题设计的难易,往往决定一档益智节目的风格及受众定位。从《幸运52》到《开心辞典》,可以看出央视对益智节目的多层次和科学细分。在《幸运52》中,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9.
7月19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召开《欢乐倾城》节目座谈会。有关领导、专家和听众代表及《欢乐倾城》节目全体编播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 《欢乐倾城》节目是一档娱乐、益智、竞猜类广播节目。自2006年3月14日开播至今一贯秉承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宗旨。节目风格“时尚、流行、年轻、快乐”,节目单月的短信总量达到了29100条,单日的最高短信量达到了1410条。《欢乐倾城》节目以新疆的节目形式,独到的互动形式,收听率节节攀升,影响不断扩大,创造了很多广播业界的“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近期同时推出一套集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益智型节目《环球360》,该节目以主持人提问、现场观众参与、间有幽默小品串场的形式,使观众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观赏到世界各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探求千年历史、文化之谜,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套节目是日立公司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而  相似文献   

11.
益智类电视节目起源于西方国家,是指以游戏、竞赛或问答的形式为载体,通过智力与知识的比拼赢得奖品的节目,其目的是为了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播知识。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经历了将近14年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阐述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的途径,有利于为未来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一站到底》节目的亮点《一站到底》作为中国的益智答题类节目回潮期的代表之作,是一档形式新颖、趣味十足,以夫妻档的主持阵容呈现,在挑战中挖掘个性,又充满悬念的益智攻擂节目。打破传统的平民与主持人的对抗模式采用平民与平民攻擂的形式捉对厮杀,对抗激烈。它颇具亮点,自然也广受欢迎。(一)节目形式的游戏性1.种类多样的丰富题库既然是益智答题节目,那么答题便是最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不同于以往益智节目题库的单调陈旧,《一站到底》的题库丰富新颖,从人文知识、历史文化、风土地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益智节目,是指以智力竞猜和知识问答为主要环节的电视节目,是最早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1938年英国BBC播出的《拼写蜜蜂》被认为是电视益智节目的发端,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开创了我国益智节目的先河。益智节目开播三十多年来,无论是节目形态、功能诉求还是背后映射的电视环境、承载的电视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益智节目历史和现状的梳理,思考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在周末黄金时间的电视屏幕上,用游戏来制造快乐的节目正在逐步失去观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观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在发生变化,这从游戏节目收视率的降低可以得到证明。与此同时,另一类节目的收视率却在悄然上升,这一类节目里也有游戏,有娱乐,但同时还有智慧和知识,提升了游戏节目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这就是在屏幕上悄然兴起的益智类节目。  相似文献   

15.
李泰豫 《视听界》2006,(2):55-57
在2005年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理事会上,中央台和各省电视台法制频道及栏目的负责人对江苏卫视的《探案俱乐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希望,认为“这种新型法制节目的出现,有可能带动法制类节目的变革”①,我们把这种“新型”法制节目且称为判案竞猜节目,此类节目主要通过情景短剧展现案情,竞猜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完成案件推理。节目融合了悬念、戏剧、益智等众多娱乐元素,它以案件逻辑推理为内在节奏,将竞猜判案作为中心环节,通过选手或固定嘉宾的竞猜使案情真相水落石出。《今日说法》、《法治在线》两大王牌法制节目就曾以判案竞猜节目作为节假…  相似文献   

16.
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节目中主持人通常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2004年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在东方卫视播出,其后娱乐脱口秀节目在中国逐渐兴起,如央视的《今晚》、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等,但一段时间后它们又逐渐相继退出。脱口秀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成为中国电视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所谓益智节目,就是通过知识与智力的拼争而得到不菲奖品的知识型娱乐节目。与传统娱乐节目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知识色彩更加浓重。根据某调查机构在2000年5月的一次调查显示,益智节目已经在北京人看电视的选择中超过电视剧,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新闻节目。而在不久前,由激动网、新周刊、新浪网联合进行的“2000中国电视调查”中,CCTV-2的《幸运52》在最佳榜单中夺下了3个桂冠。有专家说,这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益智节目正在走向成熟。然而,与当年的“快乐大本营”现象一样,成功之后总不免有狂热的…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一批新兴的益智节目.如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纷纷进驻周末的黄金档.成为时下的主打娱乐品牌。此类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公开化的游戏场所。游戏本身充满抗争与较量.而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张力关系,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很多电视台出现了以娱乐为主要倾向的新闻节目,台湾的时事新闻节目《全民大闷锅》就是这种类型的节目,他们在直播现场安排了很多综艺演员来扮演生活中的新闻人物,并以新闻人物的口吻发表对时事和目前很多热点问题的看法。这个节目目前在台湾已经稳坐收视率冠军。  相似文献   

20.
杨丽 《新闻前哨》2006,(10):63-64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改版后推出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是《绝对挑战》的品牌理念。《绝对挑战》主要由节目的三个环节“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组成。该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窜红,吸附着人们的关注视线,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娱乐品牌。在历经“幸运6+1”、“超女”、“好男儿”真人秀节目和各式各样娱乐狂潮的冲击后,《绝对挑战》这个介于真人秀和谈话栏目之间的新型人力资源节目,仍然保持高端品位、高收视率及高忠诚度,是值得研究的媒介现象。本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作一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