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镇房屋拆迁补偿与基准地价的协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被拆迁人的根本利益,一直是近年来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热点。一是党和国家对于城镇房屋拆迁补偿与基准地价工作的重视,二是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与基准地价存在较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佛山市禅城区的城镇房屋拆迁补偿案例,为进一步改进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和基准地价评定体系工作提供了参考建议,使其既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又符合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要求,从而达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准地价成果在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地价评估 ,征收土地使用税 ,股份制企业土地作价入股中土地资产评估 ,以及地价管理、旧城拆迁改造等诸多方面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标准宗地体系 ,是完善我国地价理论的需要 ,也是政府监测地价动态的需要。标准宗地有自身的标准 ,要求有广泛的代表性、相对的稳定性、可公示和易于辨认。标准宗地应按商业、居住和工业三种基本用途与相应的级别分层次设置。标准宗地体系在动态的基准地价评估、任意时点的宗地地价评估及动态地价指数评估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陕西城市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等级的区位差异不仅存在于城市不同地段之间,而且在不同城市之间也有所体现。本立足地租地价理论和区们理论,彩多因素综合评价及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城市地价区位差异的主要因子,将陕西省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综合质量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以城市土地差收益为指标,建立城市土地综合质量等级与基准地价体系的关系。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制定城市土地有尝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乐清市柳市镇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本轮基准地价的内涵、基准条件和表达方式,从分用途基准地价水平、与上一轮基准地价的对比、与乐清市市域内其它城镇基准地价水平的对比、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水平与工业用地最低价的衔接四个方面进行了本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分析,柳市镇采用"分用途定级,以价定级"的技术路线,对该区域基准地价进行了更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我国土地市场结构和以往土地调控政策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构建三级市场联动的土地供应计划编制模式、制定地价调控相关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地价调控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琳  张梅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5):107-110
在分析宗地地价评估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和要素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多源信息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与宗地评估模型相结合,从系统设计原则、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建立宗地评估信息系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基准地价分析——以和林格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评估是土地市场价格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地产市场提供依据。笔者主要以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为例,阐述小城镇还原利率确定的方法和各类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选取。对和林格尔县2002年各娄用地基准地价成果进行了分析,并与1996年的基准地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基准地价变化的原因。得出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增幅最快、基准地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小城镇土地利用呈现圈层分化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所确定的城镇房屋拆迁模式具有的缺陷带来了很多不良的社会后果,如损害被拆迁人财产权利甚至侵犯被拆迁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频频发生,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以断电、停水、恐吓等方式,甚至以殴打绑架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逼迫居民接受拆迁.<物权法>的实施,必将清晰地界定城市拆迁中政府征收及商业开发的界限,最终使得政府的行政征收行为与开发商的商业拆迁行为得以区分并适用不同的规则与标准.这将有利于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柯小霞 《考试周刊》2011,(14):238-239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思路及方法,分析了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制镇基准地价评估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价格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格是土地市场形成的关键,也是土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分析我国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应从土地市场、土地价值、土地立法和农村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工业从农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地价"剪刀差"由传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引申,是在被扭曲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发展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地价"剪刀差"的形成源于征地法规及程序的不完善,地方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激励,土地市场二元结构等。只有从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理顺地方与中央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逐渐统一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方面着手,才可能扭转地价"剪刀差"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同时,回归土地征用价值,减少土地供给,调控过热经济,从该意义上讲,我国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可以起到冷却过热经济,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条文作为法律依据,分析了农村土地征用价格的构成。农村土地征用价格主要由农村土地质量价格、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及农村土地社会价值量构成。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考虑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情况,以农村土地的社会价值量占整个社会价值量的比率确定农村土地的价值,进而对农村土地征用价格进行价格评估,并以隆回县桃洪镇为例就新的评估方法做了阐述,新的评估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有些人认为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推进地价的上涨,进而带动了房价的上涨。将高房价和高地价完全归咎于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本文认为,房价上涨是由于建设成本增加和开发利润增加共同引起的,建设成本增加是由于地价上涨、建安成本增加和利率提高所引起的,开发利润增加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旺盛的需求及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所引起的。因此,地价上涨不是房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后,虽然地价有所上涨,但地价上涨既有其合理成分,又有其不合理成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并不存在推动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价上涨的内在机制。最后文章针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规划重要内容的容积率 ,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容积率对城市地价影响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有关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模型 ,采用边际分析方法 ,对南京部分商业样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地价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 ,但建立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型是可行的 ,城市规划按地价理论来实施并且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地价空间的合理分布是必要的。研究地价、城市规划的关系 ,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地价理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也是为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寻找内在规律 ,为编制出最佳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在城市中形成最佳地价空间分布及地价水平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地价和规划的相互作用体系 ,并着重分析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应用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及维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南昌市地价动态检测体系建立及维护方法和内容,揭示了南昌市在建立和维护地价动态监测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