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媒体     
《传媒》2005,(11):1-1
媒体,尤其是新闻媒体,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的作用真是愈来愈大了。它甚至具有某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品格,它几乎成为人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物质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物品。试想有一天,在我们的某一都市,突然没有了新闻媒体这个物种,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就社会管理而言,新闻媒体已经与之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克相生的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离不开这第四种权力的制衡,并因此而成为新闻媒体重要的生存环境和成长要素。以至有人讲到:美国总统每天早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幕僚们商量,今天我们向媒体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产品?但是媒体需要管理,尤其是新闻媒体需要社会管理。因为绝对的权力会产生绝对的腐败。管理者首先需要被管理。  相似文献   

2.
郝泽君 《大观周刊》2011,(39):53-53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渐渐融入都我们现实的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构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时,将低碳经济贯彻进去,利于全面考察企业的业绩。在分析了我国现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后,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播研究而言,我们如何认识ChatGPT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事物,它会对传播的境况与人的境况带来什么根本性变化?这是首先需要讨论的传播哲学问题。本文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的角度,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定义为“新常人”,它们代表着一种知识渊博的认知平庸者。这样一种新的存在者虽然绝对服从人类,但是在实践中却将成为凝视人类的他者。ChatGPT的问答逻辑及其知识生产方式也促使传播专业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内容,从技术传授转向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应对来自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曙明 《青年记者》2015,(30):18-19
人们为什么“爱”评论?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着何种价值?为让其价值进一步显现,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一个新鲜的词汇:“江西首届网络电视主持人大赛”在各媒体中频繁出现,更在江西甚至省外的各大院校中传播。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它和传统的电视选秀有何不同?它将给我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纸质文件的归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三:我们今年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文件,领导签发只需要在电脑上操作就行了。这样打印出来的发文稿纸上的领导签名只是铅字打印的,非手写的。年终归档需要再叫领导用手写重新签名一次吗?今年省档案局的一个人到我们单位来,好象说打印字体的签名无法律效力。说作为档案保存就需要我们重新找领导手签,我觉得好麻烦。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是一个不容逆转的潮流,我们只能适应它,拥抱它,使其成为我们新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我们为纸质图书的逐年减少而怅然,另一方面也为因纸质图书减少而减少的树木砍伐而欣然。这无疑是环保的需要,是一种绿色生活的必须。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玲 《图书馆杂志》2011,(3):97-104
陈玲: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低碳生活"。那么,"低碳"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说,以低碳"是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过去不讲"低碳",是不是我们不排碳呢?其实,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排碳。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的实现,档案载体将由传统的"白纸黑字"转换成"电子数字",于是,未来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等项工作都将发生本质的变化。特别是电子档案自身的一些特性,如:机读性、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集成性等等,都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去重新构筑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和档案工作的实践原则。一、档案事业是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个世纪末,尼葛洛庞帝就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审视我们今天被信息包围的生活,毫无疑问,尼葛洛庞帝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正如他的那句“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①现在,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媒介技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媒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信息或数据则成为我们呼吸的空气,须臾难以缺失。一系列数字时代的表征,都在向我们暗示,新时期编辑素养的内涵需要重新丰富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邢冬梅 《大观周刊》2012,(35):95-95,17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问题。因而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物流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必将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新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低碳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在研究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发展低碳物流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键 《声屏世界》2013,(5):58-58
在历经了十余年在发展上的迅猛与格局上的平稳之后,各省级卫视又迎来了波诡云谲的大变时代.这其中充满了变化、变幻、变革和变局。在一波又一波的混战中,卫视版图被重新颠覆、划分,各种资源被重新布局、组合。正如各类媒体一致认为的那样:旧格局已然瓦解,新格局尚未明朗。未来,省级卫视的竞争焦点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哪几方面的问题又将影响新的格局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天气越来越热了,很多北方家庭都会把停掉多时的冰箱重新启用。到底重新启用冰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夏天利用率最高的家用电器该如何正确安全使用呢?今天我们为您一一道来。正确启动停用的冰箱首先,冰箱在长期停用后,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沉底发粘,机内的各工作部件都处于干涸状态。此时若开机使用,压缩机的活塞在无润滑油的状态下工作,将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因此,冰箱再次使用时要作三次瞬时启动。  相似文献   

15.
刘宏 《青年记者》2009,(21):43-44
我们人类是信息动物吗?我们对信息的需求有没有极限?我们为什么需要信息?信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信息发展到现在,它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信息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信息和新闻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6.
阮凌 《新闻世界》2013,(9):261-262
科技让“书”的概念开始模糊,其内容与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它不会停留在E-ink电纸书的初级版本上,紧随技术升级,它不仅模仿纸质书的阅读习惯,还必须超越原有的使用体验,最直接的思考就是对“电子书”的重新定义,它将迫使出版商重新塑造内容。换言之,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作习惯,用新的编辑思维和新的媒体技术,提供辅助阅读的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整个出版生态必须为之变革。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真相的别样呈现:反转新闻与新闻真相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7,(12):39-43
反转新闻虽然有违新闻报道的传统规范,却是新闻真相的一种别样呈现,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它以一种富有冲击力的不完美提示我们:新闻报道正处在一个原有模式遭到解构性冲击、新的模式尚未形成的过渡阶段,需要重新思考新闻和真相的关系,不断创新报道的思路和方法,凝聚新共识,提升新闻报道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边蕾 《大观周刊》2011,(38):141-141
我们目前在教学中正在进行着很多教学方法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和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主张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近些年来一直是大家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推广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我们教师有没有考虑到我们是否也需要具有学习的发展性呢?是否也需要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改变,知识呼唤人们朝着理性化的方向迈进,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而新闻是社会生活中最快捷、最敏感的传播工具,当我们重新审视新闻作为时代最前沿的信号时,当我们以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为主旋律引导人们时,我们就会发现,今天的主流媒体新闻迫切需要理性化提升。  相似文献   

20.
因为基因工程,因为生物的遗传密码的破译,人类已经介入了“上帝的领域”,我们如何看待生活、自然、宗教、人的情感和价值都要因此重新度量。如果人类不仅思考,还开始为“上帝”所为,世界会怎么样呢?人类的极限在哪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