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胡主席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精神,推动军队院校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改革,针对我军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军事特色的重要性,文中给出了新的观点。信息化高素质人才应包括懂技术的高级指挥人员和懂指挥的高级技术人员;在加强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军事特色是军队院校的立校之本,应走出一条与我军实际情况相符的军事特色信息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我军要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积极思考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士官教育模式,探索拓展创新型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优秀士官人才的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士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势在必行.积极思考士官培训教育可实现的目标及网络络环境对士官学校培训教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之路,是我军干部生长和培训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我军长远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结合本校招收海军国防生的教学管理与实践,着重对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养海军军事人才的管理、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羽鹏 《科教文汇》2008,(24):68-68
发展任职教育是我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借鉴外军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我军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教育模式创新,对我军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大作用。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保证我军“打得赢”、“不变质”,必须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创任职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徐清华  白亮  刘钢 《科教文汇》2010,(34):35-36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富有创新精神的军事人才,已经成为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其中研究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军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传统意义的机械化战争将被信息化战争所取代.信息化战争需要知识与创新,知识与创新需要人才,因此人才是未来战争的主宰者,也就是说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培养人才关系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成败.正如胡锦涛在关于召开全军人才工作会议的批示中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一系列指示为解决军队人才工作中的关键性、制约性问题,为科学推进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作为部队人才培养的教导机构对创新培训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姜涛  邹永初 《科教文汇》2008,(32):64-64
信息化时代需要懂得“信息化”的人才主导。只有把“信息化”的人才放到应有的地位,才会从目标牵引上带动信息化人才的不断产生和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军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加速培养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军队信息化建设,有效管理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在我军引入CIO机制已经成为必然选择.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缩写,意为"首席信息官".CIO在美军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等都要求在军队中设置CIO,而且我军已经具备设置CIO的客观条件.培训CIO人才,首先应在院校构建CIO专业课程体系,其次强化CIO专业教学,再次制定必要的CIO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军事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次对军队院校教育进行改革,近年又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全新部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逐步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着重对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几个环节以及对研究生军事基础教育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军事人才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也对军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各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本文紧紧围绕军校如何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其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军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为夺取信息优势努力,通信部队作为信息战的领头羊信息化建设为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通信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针对通信部队自身情况和特点,提出通信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孙博  曹中华 《科教文汇》2010,(4):44-44,54
创新型军事人才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也对军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工作能否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各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本文紧紧围绕军校如何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军委江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江主席的这一指示精神,为我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创新作战理论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本文着眼于未来作战特点变化,对创新我军作战理论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军事领域,科技就是第一战斗力,要实现兴军强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实践证明,要想打赢信息化战争,就必须大力创新科技。为此,十九大报告提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周翔 《科教文汇》2009,(17):37-37
新军事革命对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军队院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应当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考评机制三方面着手,促进我军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文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0,(9):280-280,73
目前,我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认识不到位。通过研究美军作战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分析其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建设的启示,结合我军联合作战人才建设现状及指挥体制,构建出我军未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民用领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军可以充分利用民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人才,弥补军队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和信息人才比较缺乏的弱点,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速度。一民用领域存在信息资源优势,这是我军利用民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飞速的经济发展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民用领域在吸纳信息人才方面思想解放、反应迅速、手段先进,这就形成了丰富的信息人才资源汇集在民用领域的现状。同时,由于信息人才是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信息技术是靠信息人才来实现的技术,所以,民用信息技术发展也…  相似文献   

18.
田炜 《未来与发展》2004,25(2):62-65
军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赢得(或遏制)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将最终导致战争形态的信息化,因此,军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信息化。军事教育信息化是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培养信息时代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提高对军事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詹仲亚 《科教文汇》2008,(10):137-138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在人与武器装备的关系上,江泽民同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要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坚持人与武器装备关系的辩证统一,既要重视我军军事人力素质的提高,大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又要大力发展我军的武器装备,力争实现二者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李妍  王军委 《情报杂志》2008,27(1):103-106
新军事变革使作战的方式、作战手段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战争的形态正从机械化战争走向信息化战争,军事信息力已成为军队综合战斗力的主力要素.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已把军事信息力的建设作为军队战斗力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占据未来战争的制高点,我军应遵循科学规律及原则,把握军事信息力的建设规律和原则,抓好信息力系统建设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军事信息力的建设之路.阐述了军事信息力的建设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