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英花 《考试周刊》2013,(28):102-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框架内,为了更有效地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的小语种纯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在企业需求导向下,提出"外语+专业+语言服务专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外经济高度发展,贸易出口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而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是英语、俄语、法语等国际性语言的人才培养,而对于一些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却显得比较滞后。在外语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外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成效不佳;缺乏专业的外语应用型教职人员,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外语教学注重理论,实践教学匮乏。对此就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做好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4点建议:调整教学结构,培养应用型小语种人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育人才储备;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外语应用环境;完善外语考评模式,实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本科人才培养由理论型向应用型、技术型转变,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承德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地处在环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圈的重要位置,需要大批高水平翻译人才。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翻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规划滞后、对外开放滞后、增长模式滞后、城镇化水平滞后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冀联盟",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诉求矛盾等方面的制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应充分考虑北京正在外溢的产业及人群特点,努力互补而非竞争,实现与北京的全方位对接,把产业隆起、开放开发、特色城镇、生态建设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加强区域间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6.
熊慧妮 《高教论坛》2020,(3):97-100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对东盟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这也对高校东盟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个案,深入分析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等不同方面探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创新人才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逐步入驻河北省,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来自非英语国家.一些非英语国家小语种人才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许多行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量都呈上升趋势.而现在河北省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无序、无系统的状况之中,根本还没形成一个体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河北省现有小语种外语人才资源状况不相符.本文从初中开设小语种外语课的必要性视角出发,对小语种外语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对于河北省经济建设具有实际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河南省外语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应该做好外语教育发展规划,主要在增设小语种、实施"外语+"培养模式、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对外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长吉图"一带一路"开发开放的战略背景下,符合市场需求的小语种人才显得尤为紧缺。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实际案例的分析,对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措施;旨在把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也包括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企业,因此,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调研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宁波缺乏熟练掌握中东欧国家小语种语言以及了解这些国家文化和国情的人才。鉴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懂外语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结合国内跨文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英语+小语种"的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2)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教育;(3)培养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以及经济能力增强,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建立起了广泛联系,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往来也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中国高职高专小语种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要求,内容方法较为陈旧,高职高专小语种学生适应社会、就业以及创业能力不强,实用型、综合型人才紧缺。分析现今高职高专院校东南亚小语种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问题,结合广东农垦海外企业发展对小语种人才需求、分析现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形式最新变革趋势,遵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原则,探索全新高职高专层次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语种单一化,英语一边倒的情况导致小语种人才紧缺;二是面对日益升温的小语种热,缺乏理性的创新性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案,高素质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缺乏,本文从语种多元化,实训教学,双外语,文化素养,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小语种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蔡杰 《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39-141
由于国外没有高职层次的小语种专业设置,或者即便有也不成规模,因此尚无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虽有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但因条件有限,数量极少,研究也不深入。高职小语种作为一个有一定辐射广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不同于其他高职专业的特点。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双外语模式"、"小语种+专业模式"、"一专多识模式"和"混合模式"对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客观上不仅要求地方高校做好外语教育规划工作,还要做好外语人才培养工作。本文以山西省高校外语教育现状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以及外语类院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推进特色英语专业建设、科学规划小语种专业、加强教师培养等建议,旨在为山西省高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外交等的挑战,更是对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挑战。然而,湖州市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国内形势与湖州人才培养实际,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湖州高校外语教育应从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训力度和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着手,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部分企业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1份。该问卷主要针对各企业、公司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校的课程设置的建议以及在职外语人才的工作现状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其中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现在外语界呈现出人才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山东省大部分企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仍然需求量很大,但是却存在大量的外语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高校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模式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小语种人才比较贫乏,外语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作者提出相应的建议:高校应该全方位培养知识面广的外语专业人才,形成新的、高效的培养模式,以及注重小语种人才的平衡培养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下河南省对外贸易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判河南省未来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同时对目前河南省高校外语学科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外语人才存在供需失衡现象,英语人才过剩,小语种人才稀缺;普通语言型人才过剩,而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稀缺。对此我们提出:调整语种结构,提升办学层次及特色,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方院校培养“法律+非通用外语”复合型人才独树一帜,有利于错位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以东盟小语种为特色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须辩证处理法律与外语、素质教育与实务教育两对关系,在课程设置改革上要突出法律课程双语教学、外语课程融入法律题材、通识课程丰富东盟知识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是推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带动区域快速发展,还可以缓解首都的人口、交通、生态环境压力。在打造环首都经济圈过程中,应牢牢把住"绿色"两个字,和北京实现共赢,注重环境的保护。本篇论文以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出发,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和指导,阐述了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界定,并分析了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进一步探讨加强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