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15,(6):78-79
<正>1项目简介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又名红外太阳塔,简称NVST)是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大型地面光学及近红外太阳望远镜,其有效口径为0.99 m,真空窗直径达到了1.2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真空望远镜,也是以云南为中心的8个时区内(120度经度范围)唯一能进行亚角秒级高分辨率观测的太阳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为:突破太阳大气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的技术难题,在0.3~2.5μm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多波段光谱观  相似文献   

2.
方成 《中国科学基金》2003,17(4):231-234
1 中法太阳物理研究的基本概况1.1 快速发展的我国太阳物理研究 20年来,我国太阳物理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实测到理论研究的较完整体系。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太阳观测设备,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磁场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南京大学口径60厘米太阳塔及其两维多波段成象光谱仪、紫金山天文台近红外多波段两维光谱仪、云南天文台Sokes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在太阳高分辨力观测领域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当时世界上通道数最多的太阳大气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2020年初,该所又成功研制了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这也是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正式运行之前国际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如果太  相似文献   

4.
深空探索     
《科学中国人》2022,(17):14-15
太阳耀斑触发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为光球剪切运动触发耀斑及磁内爆猜想提供了新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太阳耀斑,以及日冕物质抛射和暗条爆发,被认为是太阳大气中同一种爆发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团队基于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的大气成像仪(AIA)以及日震磁像仪(HMI)数据,研究了2013年8月17日位于活动区11818的一个M3.3级耀斑。本次事件展示了太阳大气中不同高度的相互磁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日"中国眼"2008年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表示,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艾国祥说,这座口径为1米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  相似文献   

6.
近日,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应用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发言人宣布,他们于莫斯科时间25日4时50分观测到强度为X5级的太阳耀斑活动,这是自2012年3月9日以来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强的一次太阳耀斑活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3种乳菇样品进行了鉴别分析。在3种样品中,他们的FTIR非常相似,很难区分差异;为此对3种乳菇样品进行二维相关红外(2D-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1800~1200cm~(-1)和1200~800cm~(-1)波段内,同步谱中不同乳菇光谱自动峰和交叉峰的位置、强度显著不同。因此应用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两级鉴别方法可以对不同的蘑菇进行很好的区分,并且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监测显示,9月6日晚7时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这是第24活动周期间级别最大的耀斑,也是继2005年9月7日之后爆发的最强耀斑。这一爆发事件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第二天,因此被命名为"中元节事件",该事件跻身有历史记录以来耀斑榜单的第14位。太阳的愤怒  相似文献   

9.
2017年9月6日08:57UT位于日面西南方向的活动区NOAA AR12673上爆发了一个X2.2级的耀斑.应用SDO(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HMI(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观测到的矢量磁图,我们计算出了活动区在耀斑爆发前一时刻的视向电流分布图.结果显示,在该活动区的磁中性线上存在一条高密度的S形长电流带.SDO/AIA(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在EUV和可见光波段观测的图像显示耀斑首先在电流带上形成一个亮点,此后几乎严格沿着电流带向两端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与电流带形态极为相似的耀斑带,这种相似关系暗示着耀斑爆发可能与活动区内电流分布特征存在某种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11日,太阳发威,爆发了M6.5级太阳耀斑,这是今年观察到的最大一次太阳耀斑活动。同时,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NASA的科学家曾经预言,今年5月,我们会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要狂飙了,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监测太阳?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拉萨地区紫外线辐射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拉萨地区不同月份紫外线辐射占全波段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关系和全波段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推导得出了一套紫外线指数预报的统计预报方法,经实际观测资料验证,该方法对于我区无紫外线观测仪的地区进行紫外线指数预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一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13.
太阳紫外辐射是位于X光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辐射,它的波长介于100nm~400nm(nm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之间。科学家根据波长把太阳紫外辐射光谱分A波段(320~400nm)、B波段(280~320nm)和C波段(100~280nm)三部分。由于C波段的太阳紫外辐射受到平流层内臭氧层的强烈吸收,几乎不能到达地球表面,但太阳紫外辐射A波段和B波段却能穿过大气层直射地面,对人体健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适当地  相似文献   

14.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3,(22):23-25
科学家曾利用开普勒太空型远镜对8.3万颗类日恒星进行了长达120天的观测,结果发现,在这些恒星中共发生了365次超级耀斑。耀脚是恒星爆发性的能量释放。太阳耀斑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期,但超级耀斑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9日,太阳表面爆发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同时三个巨大的太阳黑子群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它们在此后的两个星期中共产生了124个太阳耀斑,其中三个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耀斑。伴随着电磁辐射的喷发,随之而来的是被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巨大的磁化等离子体云,这些不可预知的等离子体云由数十亿  相似文献   

16.
随着GEF(L)1型二次测风雷达-GTS1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系统(简称L波段(1)型探空系统)的推行,一些常见的高空气象探测观测问题会影响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必须在观测业务中对探空资料进行审核。通过对拉萨高空气象站L波段雷达探测资料审核,包括L波段探空站的基本数据、探空气球施放和探测数据审核等方面总结了探空业务审核的要点,为高原L波段探空业务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探空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7.
位于怀柔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观测站的太阳磁场望远镜于1987年投入观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太阳耀斑出现在0.5至2小时之前的HB多普勒速度场反变线红移一侧等大批观测资料,在世界上首次与美国大熊湖天文台开展了“日不落”联合观测(即利用中美时差,对太阳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测),自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进行4次联合观测。并与日本国立天文台、京都大学飞弹天文台、前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等也进行了联合观测,自1990年以来,该站学术带头人艾国祥研究员已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引起良好反应。1991年7月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1次大会第10和第12委员会上做“中美合作的磁场研究”特邀报告,这在中国太阳物理学界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7,(10):26-27
一个以我国科学家为核心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卫星观测数据,首次观测到了主导太阳耀斑、极光、磁暴等太空自然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磁重联”的三维几何结构,描绘出了人类前所未见的太空磁场的“天然舞姿”。这将有助于为人类航天飞行等活动建立更加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人类普遍关心的地球环境受到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影响。太阳活动则是引起地球环境变化最重要的外部扰动源。太阳活动峰年及其后的高活动时期,正是对太阳上最强烈的活动现象及其对地球影响进行研究的有利时机。我国在过去几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期都曾组织相应的联合观测研究,建立了较完整的太阳物理地面观测台站网,积累了组织联合观测研究的经验。自1985年起我国科学家就酝酿组织太阳22周活动期的科研选题。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把“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的研究”列为重大项目,太阳22周活动研究便是该项目的内容之一。本文对课题实施3年来,在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研究、耀斑物理过程研究和组织日地科学联合观测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6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2007年5月12日在中科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我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这架口径为2.4米的望远镜投入使用,丽江观测站将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每年可容纳数十项具有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课题在此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