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继湖南卫视最先推出《我们约会吧》大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后,国内又有两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同时在国内观众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类相亲节目在播出过程中的传播模式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视相亲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柳 《新闻世界》2011,(12):48-49
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相亲类型节目自开播以来在获得高收视率和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节目中的某些内容也引起了较多的社会争议。相亲类节目的初衷在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现如今却在传播的取向上与受众本位越走越远,甚至出现传播失位等问题。本文从相亲类节目的内容等入手,分析此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打开电视,什么娱乐节目是当今最为火爆的?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说是相亲类节目。以2009年开播的《非诚勿扰》为例,其创办时独特的节目内容、新颖的节目风格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的目光,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自此,以其为代表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6.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它站在传播活动中受众的立场之上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在心理和行为上带来的影响。湖南卫视制作推出的亲子成长观察式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自2019年1月5日播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全民热议,本文旨在通过传播学研究视角,透过节目开播即走红的传播现象,以受众作为出发点,研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受众需求与满足的诸多综合因素,以揭示该节目所具有的传播价值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相亲"是2010年中国电视的关键词。而江苏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节目推出后持续攀升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民间的广泛探讨。但是,节目的真实性、话题性以及其中透视出的婚恋观、价值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以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非诚勿扰》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并从传播伦理的角度探讨节目所处困境的解困之道。  相似文献   

10.
电视相亲节目的价值观导向与品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丽波 《传媒》2015,(2):42-44
2014年,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没有了最初的火爆势头,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东南卫视的《约会万人迷》等,都采用了“盲选+转椅”的形式,将“相亲”和“盲选”进行了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由于电视相亲节目依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传递的价值观都会对青年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采取行动实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未来电视相亲节目所要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邓颖 《今传媒》2010,(12):76-77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这一电视制造的"相亲盛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折射出在消费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媒体文化急速向媒体奇观迈进的现象。本文将从道格拉斯的奇观理论出发,来解读这档红遍全国的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相亲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一夜间,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爱情连连看》、《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等几乎同一时间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于是相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随着节目的播出,也有一些参加节目的女嘉宾因为她们大胆出位的言论而为大众所知。由于节目追求一种娱乐效果,因此在节目中充分尊重了参与者的话语权,但这就不可避免的面临了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热播的《非诚勿扰》为例分析当今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的成因以及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洁 《今传媒》2010,18(10):80-82
相亲类电视节目的功能旨在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电视相亲类节目在逐步走向开放自由、赢得广告收益的同时,却在传播取向上出现了受众本位意识瓦解、多元价值观为外壳的娱乐泡沫泛滥、收视率竞争指数至上的传播失位、异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树立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健康自律原则,切实提升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建立完善的市场,受众节目评价机制的应对策略,以期重塑电视文化传播主流价值的阵地。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5.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10年起,《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代表,在我国内地电视荧屏上活跃。两档节目虽形式相似,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运用策略,尤其是作为节目的中心,两位主持人在语言上的独特风格,主持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语言表达特点,使两档节目有着不同的表现模式和传播效果,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跟风式的一拥而上是目前中国电视节目的通病。题材撞车、节目内容同质化,已经上升到了全面的浮躁状态。电视相亲节目走红之后,到处都是"非常勿扰";舞蹈类节目走红后,到处都是《舞林大会》;在冷门节目呼之欲出时,竟同时出现了两档明星跳水类节目,让观众感到很茫然。而歌唱类节目的崛起更是让中国的电视荧屏,呈现出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状,更有次序地"错峰出行",主管部门都开始扮演起"交警"的角色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播,各电视台开始争相开办此类节目。本文对相亲类节目的现状及热播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此类节目在不断丰富受众文化娱乐生活、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应该坚持正确引导,保持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林玲 《东南传播》2013,(8):62-63
2010年以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为代表,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与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以一种全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类型出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很显然,这种节目类型在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个案。本文从"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交锋、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选择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究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热播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兴起由来已久,从较早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其中《非诚勿扰》的争议性和传播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应该说,是《非诚勿扰》将相亲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想了解我国相亲节目的传播模式,《非诚勿扰》的样本借鉴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希望通过对《非诚勿扰》的传播模式分析,尤其是从符号学和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国内相亲节目提供一点启发性的元素,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