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元前5世纪是楚国和雅典官制的成熟定型期。从对二者的行政、军事、经济等官制的比较中可见,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楚国和雅典在职官设置、官员产生和其权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官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基本相似,官员都讲究出身,都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战国楚简第8号简是一枚零简,内容仅10字(含重文符),言及官名"司埶",是主管暬御之臣,即近臣的官职。简文中的"子国"即春秋晚期楚惠王时担任令尹的公孙宁,可知"司埶"是楚国官名。通过对相关史事及官制的考察,可知"司埶"与"寝尹"同官异名,当时担任此职的应是王孙由于。这枚简很可能是记录惠王时期楚国历史之篇章的一部分,是春秋晚期楚国史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乞留指吏民对即将离任官员的挽留并希望其再任。金人入主中原后,初期采用猛安谋克制度统治地方,遭到广大汉地民众的反对。金熙宗朝天眷二年改革后,金代官制逐渐转变为封建汉官官职体系。由此促进了金代地方官员选举、管理和调任地方官员的制度逐渐正规化,这也促进了各级地方官员乞留现象的频发。总的来说,金代乞留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金代初期无明文规定下的一味遏制,再到金熙宗朝部分乞留事件得到了官方允许。世宗朝初期,乞留作为了解地方官员政绩和奖赏的渠道之一进行推行,发展十分兴盛。而到了世宗朝晚期,乞留又再次遭到遏制。至此,乞留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一直绵延于金代中后期,在金代末期走向衰亡。除此之外,金代民众所乞留官员的品秩呈现出中低等官秩占据主体的态势。金代乞留地方官员的方式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而地方官员被乞留往往是由其施政举措中多方面积极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文明时代不久的西周社会,很重视民众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周王朝的各种官员都负有一定的教育职能,大司徒更是实施民众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其措施是官师一体、政教合一。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人民农业生产的技艺,要人民懂得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对全体民众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工》2010,(10):44-44
中新社发表署名姚中税的文章认为,随着现代国家建立,政府的秘密越来越少了。现代政府建立和运转的基础是民主。民主制的本质是人民选举产生官员,官员对人民直接承担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他们在处理公共事务目应尽可能对公众公开。一个满是秘密的政府,公众不可能信任它。具体来说,现代政府最重大的事务.比如立法、财政预算等等,都是在议会讨论决定的,而议会是对外公开的,其记录是定期公布的。各级行政部门处理事务的过程也通常是对民众公开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几乎一致认为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诚然,屈原的诗篇反映了他建设强大楚国进而统一天下的顽强意志,表现了他与危害楚国的奸臣誓不两立的斗争精神和对楚国人民的深切关注。他对国君的无限忠诚,治理国家的卓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央、直省地方、民族边区、官员选任、晚清新官制这五个方面,简论清代官制的特点。其中,中央在承袭明制之外,设有满族民族性的五类特殊机构,其沿袭中原王朝的传统机构,则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于分支机构上多有增设,设官增多,某些部的职权也比明代有较大变化。直省地方统治加强、深化,因而所设机构及其职官也相应变化,如以集权性的督抚为省级最高长官,省、府、县化大为小,增设厅,专项事务管理加强等。边疆、民族地区,则统治直接、深入,改变明代"羁縻"式的间接性统治,中央派官员实施直接管理。官员选任制度上,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影响。文章最后列述晚清新官制,认为这种官制改革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性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9.
画蛇添足     
《双语学习》2011,(11):18-19
楚国一个官员某天赏给手下一壶酒。  相似文献   

10.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也即闺中待嫁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他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1.
汉代出土资料中有许多汉代王国的工官为文献所遗,具体有司空长、宫司空、中司空等。从这些文献所遗的西汉王国工官可知:汉代王国官制中的司空大量见于出土资料,主要涉及齐国、中山国、长沙国、广陵国、东海国和楚国6个国家。按种类划分包括宫司空、中司空和营司空,按级别划分包括司空长、司空丞。其它王国工官亦是种类较少,数量不多,地位不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夏、商至民国,历代一般称军事为“武事”,军事官员一般通称为“武官”,军事官员制度统称为武官制度。武官制度是中国历代官制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为非军事官员的“文官制度”),其内容主要为武官的设置,大致可分为中央武官与地方武官两大部分,亦包括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以前的文章讨论得较多,而且意见比较统一。综合起来看,主要体现在希望楚国富强,励精图治,热爱楚国山川人民,不惜以身殉国等方面。这些确实很能代表屈原爱国思想的精华。屈原的爱国思想对后来人影响也很大。屈原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中华民族自古有热爱故土的感情,在国家的疆域逐步固定,国家的观念逐步明确之后,又发展成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在楚国历  相似文献   

14.
群舒国家作为江淮流域小方国的典型代表,虽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但是对周边的国家,尤其对楚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楚据群舒的必然性,楚国对群舒的策略,楚齐、楚晋尤其是楚吴对群舒国家的争夺,群舒国家出土的带有楚、吴两国特点的器物等方面研究楚国与群舒交流的过程,不难看出群舒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究群舒与以楚国为主的周边国家的交往历程,对掌握整个群舒历史文化,乃至江淮流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官制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特点表现为: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二、各级政权的组织比较严谨,分工比较明确;三、官员一律听命于中央,对中央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16.
从包山楚简可知,楚国的基层组织里中设置有四种职官:里公、加公、士尹、亚大夫。里公是常设的核心职官。加公负责刑名事务,职位比里公更高。里中官吏的职能,可根据传世文献做出推测。他们处于楚国职官系统的最底层,常常受到县级官员的差遣,很少直接与中央官署接触。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美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时,我们不能忽视美国文官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使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形成了高效串的行政官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成为国家政局稳定,政府政策连续性的有力保证。为了全面观照美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本文试就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演变,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作一探讨。“文官”一词,首先是个专门名词,其次是个法律名词,美国文官“是指除选举产生的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而由总统任命的官员、一般工人及军官以外的所有政府文职人员”。①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后,联邦政府任用官员的制度经…  相似文献   

18.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楚国,带路的官员刚把他带到小门处,他便却步站住,问那官员:“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出,我是到贵国来,难道贵国是狗国?我不能从这个门进!”楚国人无奈,只好敞开大门,让他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去。淳于髡讲狗兔之死淳于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富有远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下校调研,听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女教师上的一篇传统课文《晏子使楚》。因为提前一天打了招呼,她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课堂设计力求创新,情感投入很足,节奏把握得也不错。教学过程简述如下: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出访,都有哪些人随行啊?是的,有相关部门的官员,还有什么人呢?对了,还有记者。今天你们愿不愿意当个记者,随晏子一起出访楚国向全国人民作报道呢?你是哪家的  相似文献   

20.
孟姝芳 《历史教学》2006,(10):14-17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