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2.
一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相当于唐、宋时期(公元738-1253年)白族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南诏、大理两个古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堪称距今立国千年的古国。如今在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随处还可见众多的古城,古遗址,古村落,古塔,古城楼等。一千多年以来白族先民留下的遗迹,矗立在大理南城门外的文献楼就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代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义龙 《大理文化》2010,(1):113-120
大理古为"妙香国",佛教一度为南诏大理国的国教,崇圣礼佛,由来已久,大鹏金翅鸟亦为大理佛寺供奉其源于古印度的神鸟迦楼罗,在佛典中为"天龙八部"之一。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鹏之背,不知其几  相似文献   

4.
吴棠 《大理文化》2010,(9):82-84
2010年8月19日开始在大理古城文献楼展出的国宝铜鎏金阿嵯耶观音立像,系近日州人民政府从美国征购回故乡大理的国宝"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为大理国(宋代)时期造像,青铜鎏金,高45.5厘米,呈站立状。观音造像硕长纤细,形态优美。高髻冠巾,宝冠正中端坐有一阿弥陀小化佛。观音前额有白毫,眉如弯月,秀目微启,双目前视。直鼻,小口薄唇,双唇微  相似文献   

5.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婚姻看诺邓白族社会生活对儒家礼教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攻克大理,明朝廷以改土归流、课以重税、大规模移民屯田的措施在政治上加强对大理的统治.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烧毁南诏大理国以来的地方文献,推行"圣化"政策,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教化改造大理白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刘克威 《大理文化》2010,(10):89-90
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说到大理,人人都夸大理是一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这方宝地,不仅孕育了大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大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少不了本地所产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8.
文化名城和享有"文献名邦"盛誉的大理,文化是这块土壤的灵魂,是滋养生生不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的源泉.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光辉灿烂的大理文化,如何不断地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直是大理市文化人时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大理,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古塔、古寺观、古碑、古城址、石窟、岩画、古遗址、古墓葬等众多文物遗存,为富绕美丽的大理赢得了云南文物大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大理增添了几分神奇,吸引着众多学者和专家来大理考察探秘.长期以来大理地区的文物考古倍受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大理深蓝     
在飞机上,在宴席上,在各种活动场所……我都言必大理.谈她奇妙的风光,她灿烂的历史,谈她厚重的文化……谈的次数多了,就老有人问起:你怎么几十年来,始终念念不忘你的"大理"?……  相似文献   

11.
【大理印象】洱海苍山、风花雪月是人们难以忘怀的印象;大理三塔、大理古城是人们流连徘徊、不忍离去的地方;美丽聪慧、能歌善舞的白族姑娘,将《五朵金花》演绎成美丽的传说;"洋人街"则将世界缩小成一条温馨的小巷。去过大理,你会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没去过大理,你应立即启程,否则你会永远遗憾,永远惆怅。  相似文献   

12.
对大理的印象只有四个字:单纯、快意。在大理古城,你可以每分钟只走一步,没有人管你。满目望去,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让你的身心都感到干净、透彻。凉凉的风从头顶吹过,让你总感觉有金庸笔下的某位大侠从眼前一掠而过迎面向你拱手:"请问,段王爷府如何走?"要问大理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大理藏在彩云中,  相似文献   

13.
走进大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节日还是平常日子,只要有心,你会常常听到一阵阵古意斑斓的音乐,从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白族本主庙、文昌宫,甚至是白族庭院、节日舞台上飘然而来.那音乐时而庄严,时而静肃,时而激越,时而飘逸,时而柔婉,时而轻曼,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渐渐地,你的心灵深处一种飘飘欲仙的超脱感,神秘感,净化感便油然而生.那感觉仿佛就象置身于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之中,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这种音乐其实就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大理盛传的、被音乐界称为"世纪末元音"、"广陵绝响"的中华民族音乐瑰宝--大理洞经古乐.……  相似文献   

14.
景风公园在我的家乡大理剑川,金华山景区作为北大门上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一粒明珠,是你一生不能不游的地方。景风公园是金华山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公园内的景点有八个,在剑川是一个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它反映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匠艺之乡"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大理向北,可以抵达地理意义上的剑川,从心灵出发方可攀援灵魂意义上的剑川。假如仅为游山玩水,不愿从思想深处来解读剑川,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它。因为单从表面看,剑川真是没什么可称奇的地方。这座处于大理与丽江之间的小城,虽然也是"文献名邦",但其名气远逊于州府大理和近在咫尺的丽江。大理和丽江天然的存在似乎造就了剑川的尴尬处境,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6.
朋友,请教您个小问题: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小"地球村"吗?你可能会犹豫.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好似一个‘地球村'."在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东方日内瓦"的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来自异国他乡的各界人士的匆忙的足迹.这"地球村"就是大理--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17.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18.
凡论及什么是大理文化,就常听慨叹:大理文化内容太丰富,很难概括,几句话说不清楚.至于形象怎么树,品牌怎么打,更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一、大理文化的内涵与概念 笔者认为,大理文化的内涵应是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灿烂兴盛的民族文化、辈出精粹且不可胜数的名人文化等,均在得天独厚的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大地上诞生演绎.大理的一切,均是"德化精神"使然,"大礼大治"致理"的"王道文化"所至.  相似文献   

19.
陈逢湘 《大理文化》2009,(Z1):122-123
大理美景天下传,风花雪月风为首。大理风,四季吹,亘古不变的风,使下关因之得了"风城"之名。利用风能发电,是大理人生生不息的愿望。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州属一家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情报工作,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科技文献资  相似文献   

20.
剑川的山     
剑川多山,剑川是山的故乡. 在剑川,你始终走不出山的怀抱.可你不必惊讶,你会在惊讶之余读懂剑川的山. 剑川的山有名,有名的山当属石宝山.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南部,古书上记载:"剑之有石宝也,载在郡乘,为封内八景之一,历称名胜".石宝山峰峦重叠,谷幽水秀,山中风光各有情趣,素有"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