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2.
范丽华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81-83,54
晏几道为宋初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不合于世俗的生活理念及“真”的写作风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究其思想根源,庄子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他又在某些方面悖离了庄子的思想,以其地道的“俗”的方式生存及创作。  相似文献   

3.
"光子箱悖论"是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中的一个关节点。通过分析爱因斯坦的"光子箱"悖论及其解悖过程,揭示这类悖论解悖方法对我们的启示:它们都是通过塔尔斯基所提出的分层方法得到解决的。深入理解这种塔尔斯基分层型解悖,把它发展成为普适性的解悖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的四要素.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假句(包括矛盾句)存在于语言里是合法合理的."层级"论将存有"矛盾被证"的自然语言宣判"死刑",是把人(语言使用者)的逻辑犯规归罪于语言本身,而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实际是对塔斯基"层级"论宣判死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语义悖论"上来.塔斯基对"谎者"悖论的解释,以"本语句"指称或界定"本语句假",犯了"矛盾定义"的谬误,而哥德尔的理论也因跟塔斯基理论的内在联系,也可能引起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做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其存在方式包括滑稽、讽刺和幽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笑。滑携是悖反自然规律的形式,滑稽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我们”;讽刺是悖反社会规律的形式,讽刺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们笑他们”;幽默是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双重悖反及和解的自我观照形式,幽默之笑的构成方式是“我笑我”。只有通过对不同的笑的构成方式的研究,才能窥见喜剧性笑的一般,界定喜剧的研究范围,揭示喜剧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7.
刘乳连 《文教资料》2008,(36):15-17
无论在张爱玲的作品里还是张爱玲自身都存在着诸多的悖论,比如古典与现代的对立;欢乐与愁烦的矛盾;飞扬与安稳的悖反,等等.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形成其悖论的根源所在,并指出作家对于悖论的超越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传达了作者关于人的自然天性在礼法社会必遭同化的宿命观,同时又流露出不甘心这一沉沦的抗争意识,反映了在晚明进步的人文思潮感召下一个下层传统儒生的思想冲突和迷惘.  相似文献   

9.
解悖方案应当阐释悖论的真假规律,但确定悖论的具体真假却不是它的任务。语境转变解悖方案是一种新的解悖方案。不同于传统解悖方案通常不研究正常句和脱离悖论句与正常句的相互联系,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从研究正常句的语境变化规律出发,然后由正常句扩展到悖论句,通过正常句与悖论句的意义和真值的相互观照,来消解悖论。这种研究进路可以极大地扩展悖论研究的视野,使解悖研究具有一以贯之的气势,并使解悖方案极其符合直觉,具备其他解悖方案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0.
"低龄化写作"现象是20世纪末出现在中国文坛的一大景观.与成人创作的儿童文学比较,他们是对传统文化视野中主流儿童文学的置疑和挣脱,在美学理想、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试图通过成人创作的儿童小说与"低龄化写作"的比较阅读来据探讨后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姐妹情谊"是女性之间以父权制为共同靶子并反对男性对女性权力压制而形成的情感,是女性成长小说中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把姐妹情谊的缔结视为女性间分享苦难、互相汲取生存力量的精神相契,也是远离甚至弃绝男性价值中心、固守女性自我的重要策略.同时,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也没有放弃对姐妹情谊内所含的"悖离"因素进行审视,并指出外在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钳制和本身内在的悖论导致了这种悖离.  相似文献   

12.
反文化属亚文化,是文化向消极方向发展的产物,是对主流文化持敌对态度的非主流文化."90后"中职生反文化,是"90后"中职生所特有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言语风格、穿着打扮等的特点.从研究中职生反文化入手,对于理解、教育和管理"90后"中职学生都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对"90后"中职生反文化的表现、功能和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加兹达诺夫具有极深的"舍斯托夫的体验"——绝望体验和幽暗意识。论文旨在梳理舍斯托夫悲剧哲学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处在俄罗斯和西欧文化交点上的加兹达诺夫创作的影响。加兹达诺夫在创作中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他的主人公们对存在的感受和认识,而且也体现出肯定文学和宗教哲学合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奥斯汀式命题观为基础、奥斯汀式阐释为形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以说谎者悖论为首的一批语义悖论.通过对比分析奥斯汀式阐释与罗素式阐释,可以看出,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忽视了情境或情境要素参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语形悖论,包括罗素悖论和合信悖论等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新设的课程,如何对其进行优化,是高校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文章从课程的名称、课程的结构、教材的写作风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文化比较研究的两个重要原则(一)高端一致性原则超复杂系统的本质是矛盾系统,文化比较的论域是超复杂系统,超复杂论域必内禀一个范畴的"悖论丛",包括局(部)/整(体)悖论、抽(象)/具(体)悖论、宏(观)/微(观)悖论、共(相)/殊(相)悖论、长(期)/短(期)悖论和一般/个别悖论等一  相似文献   

17.
吴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50-52
《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化意蕴存在着明显的二律悖反:一方面,作为比较开明的封建官僚,纪晓岚的思想观念中时常闪烁着民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另一方面,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使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非人性的内容。这一二律悖反现象的存在,使《阅微草堂笔记》的思想文化意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边缘化文学语境的产物。他们彻底拒绝了"代言式"传统文学创作,而将文学还原为彻底而纯粹的自我世界。在走向"个人化"的反抗途中,他们却自觉抑或被动地退居欲望之所。反抗与沉沦构成了"个人化写作"的深刻悖论。以更坚毅的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走出欲望沉沦的阴影,冲破现实政治和物欲文化的压制,"个人化写作"最终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道德悖论有理论与实践两种类型。理论型道德悖论是指悖性的道德理论事实或状态,实践型道德悖论是在道德价值实现中出现的悖性事态;理论型道德悖论的矛盾是逻辑矛盾,其逻辑基础是形式逻辑。实践型道德悖论的矛盾是现实矛盾,其逻辑基础是尚待探索和创立的实践逻辑。J.Elster对现实矛盾的逻辑研究对探讨实践型道德悖论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生动的狐女形象,婴宁经历了笑、不复笑、反笑为哭三阶段.本文用贾宝玉"女子三变论"解读其从山中到尘世的变化,由女儿到妇人的变化,思索婴宁行为和心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