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历史老师教我们历史的王老师,是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老教师。看着他那无比严肃的面孔,你就会觉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都积淀在他脸上了。王老师的名字中有个"宝" 字.私底下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宝二爷"。"宝二爷"一直蹬着他那辆仿佛产自青铜时代的"老坦克",每当他急匆匆或悠然地从你身边骑过时,你都会听到非常有韵律的哐啷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四人帮"的余毒未尽,加之社会上有一股轻视文科的风气.在不少中学里,历史课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被列入"小五科",随便压缩课时,删减教材,学生历史知识相当贫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觉得:要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措施之一是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几年来,我们无论是教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首先在"绪论"课中向学生讲清学习历史的目的,提出要求(包括  相似文献   

3.
"三化一联"是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的一种方法,即历史地图图示化、历史知识地图化、历史地图文字化和比较有关联的历史地图.它是"左图右史"良好学习方法的体现,也是综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之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例,体现了全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它按照知识模块和学习专题编写,不再强调历史学科自身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完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材编写体例的全新变化,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逼迫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新课程历史教学的诸多方法中,笔者认为"演绎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过程,历史学科尤其如此.学生一方面要传承必要的历史知识,从教材、资料中积淀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要生成个性化的历史知识,具备自己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历史观,这便是体验性知识的获得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辉煌的文明成为过去,我们只能到博物馆里寻找记忆。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记录。博物馆所提供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从艺术到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涉及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方方面面,犹如一把无所不能的金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通向历史记忆宝库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说过了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再来说说纽约斯坦登岛儿童博物馆。它是儿童博物馆中小馆的代表,陈列室由一间铺面改建,展出的项目只有4个:介绍物理常识的"光的现象"、介绍历史与民族学知识的"埃及的古代文字"、介绍自然知识的"人与气候"和介绍生理卫生知识的"人体"。由于陈列室面积小,4个项目不能同时展出,只能分季更换。即便如此,博物馆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可是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入学,识字量有限,朗读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本人觉得一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教朗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课本中关于朗读的具体目标就是"症",需要我们找到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宣传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当今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要求是让其成为一名拥有广博的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因人施讲的专业人才.博物馆讲解员的培养是博物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大学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海纳百川,莘莘学子得以在其中尽情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有这样一些大学,他们除了自己是座"文化宝库"外,还凭借自己在某些学科的优势,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学科重点以及优秀戍果,还为在校学子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增长见识的平台.这里,我们就通过"馆"看大学,为您细数那些拥有特色的博物馆的大学.由于拥有博物馆的大学很多,本文挑选其中几所为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界有"简单语文"一说,笔者认为甚不妥切.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简单,但仍觉得这一简单提法,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愚 《文教资料》2008,(28):229-231
电影观众是期待一部影片真实于某种不成文的成规,而不是真实于真实的世界.虽然涉及艺术的"成规"无法像科学定理那样给出精确的参数,可是看清楚一些事实无疑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牺牲.本文就尝试阐述笔者所理解的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若干事实,比如:严格意义上的或着说是理想意义上的"历史真实"并不存在:"艺术真实"又受到诸多局限.在事实表述时,我们要把握好叙述历史的分寸,而在电影创作中,我们尊重用影片来做判断、提供一种表述历史视角的电影作者,我们也认为虚构的、专心于精彩叙事的电影同样也忠实于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的"知识"与"能力":关系及其位序 关于"知识"与"能力"及其两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往往在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中,作为对象性存在的"知识"不断被强化,而"能力"的目标却在不经意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何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社会"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综合课程,各学科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的、本质的联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由于"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由原分科的历史和地理加以综合而成,因而如何加强史地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就成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策略一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基石,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和提高.为此,在高考复习中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科的基础知识,把主干知识复习作为第一要务,在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整合能力上下工夫.具体要求是:第一,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做到线条清楚;第二,归纳、提炼主干知识,将书读"薄",做到内容简练,重点突出;第三,打破课、节、框的界限,将重点知识按主题整理,形成知识链,把"珍珠"串成"项链",做到融汇贯通.比如经济常识,它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把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经济常识主干知识体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19.
"子母树",是榆林老百姓对一种在沙漠中扎根固沙防风的柳树的"爱称".这种柳树长到两三米的高度,就被砍去上端,从砍断处长出一丛"子枝"来.经过多年长了砍,砍了长,"子母树"不仅不断为老百姓提供新的柳材,"母树"也越长越壮,看上去让人觉得就像是与风沙抗争的榆林人一样,充满了历史的沧桑.  相似文献   

20.
国内不少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存在着"以物为主"和内容形式单一的现象,因而限制了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博物馆文物陈列的宗旨,具有与观众交流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物陈列的侧重点是对文物历史信息的揭示和诠释.文物陈列应充分考虑文物的性质、市场经济与观众需求、博物馆社会功能发挥等问题;文物的背景知识展示和展品的编排,要综合展现文明的发展历程;在文物陈列的内容形式上,要力求生动和多样化,增加参与性的动态陈列;知识难度的定位,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专业性和学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