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是能被相应批次院校录取的基础条件,但能否填报好志愿却是决定是否能被顺利录取,并进入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求学的关键环节.所以,考生要充分意识到填报志愿的重要性,特别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要把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成绩及其他综合条件结合起来,合理进行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2.
《招生考试通讯》2014,(5):I0001-I0024
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4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1—201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14,(7):81-90
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4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1—201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4.
填报志愿好比裁剪衣服,要根据每个人的体型、偏好而量体裁衣。那么,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考生应该如何填报志愿,使其更合身?在解决问题前,首先要明确两个认识前提:一是招生工作中实际上存在着两条线,即省招办对考生志愿院校的投档,因而存在着一个志愿院校的投档线;院校对专业的"投档",因而客观上也存在一个专业录取线。这两个条线中,一般专业录取线要高于院校投档线,而优势学科及热门专业录取线就更高,因而志愿填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你的总分不但要高于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而且要高于所报专业的录取线。二是志愿填报是有风险的。因为影响录取成功的关键数据有四:考生的总分、各省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线、专业录取线。这些数据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5.
志愿填报模式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志愿填报时间由考前调整为考后,投档录取模式由顺序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为探讨志愿填报模式改革对于高校招录工作的影响,笔者从北京某市属工科院校生源调查数据和录取分数情况入手,通过四年数据的纵向对比,呈现考生志愿填报和高校招生录取的新特点,并从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和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招生宣传、录取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1.填报志愿就是签“大学录取协议”吗? 答:考生所填报的高考志愿既是省(直辖市、自治区)招办投档的重要依据,又是招生院校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现在各地一般所有批次的院校全部以考生统一填报的志愿(含征集志愿)为录取依据,省级招办按考生填报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没有按省级招办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填报志愿的考生,不可能被院校录取。在招生政策范围内,只有考生与院校双方都同意的选择,才会圆满实现。因此,填报高考志愿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考生与院校之间按招生规则进行双向选择所签署的“大学录取协议”。  相似文献   

7.
我省2007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好院校与专业志愿,关系到每个考生能否顺利地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随着高考志愿填报日期的临近,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已成为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200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最主要的依据,《2007年在辽宁省招生高等学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了解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办学性质等相关信息的最重要资料。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填报好高考志愿,省招考办副主任于涛同志.就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志愿设置、填报志愿的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期主题: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包括第一院校志愿和第一专业志愿.从每年录取的情况看,高校更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远远高于其他志愿.所以,填好第一志愿(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对自己录取的作用举足轻重.这里就列举三个案例,以此对第一志愿填报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艺体类志愿     
《招生考试通讯》2014,(6):18-19
核心提示填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的考生,应填写表(二):模拟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育类志愿填报表(二)录取规则、成绩使用、分数最大化考生填报体育类本科第一批院校(专业)志愿后,不得兼报普通类本(专)科提前批志愿。填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的考生,应填写表(三):模拟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艺术类志愿填报表(三)  相似文献   

10.
1.院校级差。如果第一志愿招不满,对以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有的高校会规定一个分数限制(具体分值会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如考生小李以650分的成绩由第一志愿投档到甲大学,但落榜;而小李将乙大学填为第二志愿,该校规定级差为高于本校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50  相似文献   

11.
填报高考志愿的核心就是什么样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的什么专业,即不同分数与不同档次的院校及专业挂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很多考生和家长为之困扰,尤其在辽宁这样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省份。要想填报好高考志愿,必须要掌握完备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从本期起至第8期,本刊独家统计发布的《2008-2010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本科录取最低分及专业平均分》的重要性何在?考生及家长如何使用最给力?  相似文献   

12.
一、平行自愿及其投档、录取方式所谓的平行志愿,指在每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学校志愿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院校。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一至三批)中分别填报A、B、C、D、E5个平行院校志愿,各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每所院校均设有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相似文献   

13.
郭明昌 《高中生》2013,(7):44-46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实际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分数、院校、专业的因素.又有兴趣、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地域、就业等因素。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能仅凭某种单一因素来决定志愿。分数是填报志愿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分数不达线,一切无从谈起。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踩着院校的最低分考进去是最好的,这样不浪费高考分数。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因为那样不仅风险非常大,容易被退档,而且即使考生以最低分侥幸考入,也很难选到理想的专业。  相似文献   

14.
院校级差     
如果一志愿招不满,对第二志愿填报本校的考生,有的高校会规定一个分数限带J(具体分值会在招生章程公布)。如考生王以650分的成绩第一志愿投档到甲大学,但落榜。假设王将乙大学填为二志愿,而该校规定级差为高于本校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50分,王的考分减去50分后高于前述的最低分(或平均分)。则王的档案才可被投入乙大学。此50分的分值就是乙大学针对二志愿考生的院校级差。但应注意,  相似文献   

15.
山岗 《高中生》2009,(10):63-63
1.报考空军航空大学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考生填写《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表》时.必须在提前录取院校栏目中把空军航空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同时,可兼报军队或地方其他院校。  相似文献   

16.
佚名 《高中生》2014,(6):54-56
在志愿填报中,分数是重中之重的因素。一方面,分数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数又是影响考生是否被录取的关键点。因而,心仪大学和心仪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就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高校都统计了哪些录取数据?这些录取数据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意义有多大?接下来,我们邀请到南京三所大学招办的负责人,为您讲述如何利用往年录取数据指导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17.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多方信息,综合考虑考生分数、院校招生计划、报考热度、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如何在海量的报考信息中甄别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困扰着广大考生和家长。基于大数据的高考志愿辅助填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可为广大考生提供海量真实、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并提供院校/专业查询,该系统具有数据分析、投档分析、模拟填报等功能,帮助广大考生报考理想学校,提高录取机率。  相似文献   

18.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分数的因素、院校的因素、专业的因素、地域的因素、经济的因素、就业的因素以及考生自身的因素,像兴趣、潜能。在众多的因素中分数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分数是录取的基础。但仅凭分数填报志愿不利于考生长远发展,所以,在这众多因素当中,如何取舍,填报志愿时必须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9.
《招生考试通讯》2014,(6):13-14
核心提示服从调剂、专业梯度、专业保底专业服从志愿当考生档案被某院校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被录取时,如果考生在"是否愿意录取到本校其他专业"一栏填报了"是",即专业服从调剂,招生院校就会把考生调剂到本校其他专业;如果考生在"是否愿意录取到本校其他专业"一栏填报了"否",即专业不服从调剂,招生院校会予以退档。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的院校就读。  相似文献   

20.
高考年年在进行,志愿年年要填报.我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实践中,发现家长和考生多看重高考成绩的多少、院校的知名度、专业的前景等,却往往忽视了一些如收费标准、录取批次、办学地址等细节.其实,别小看了这些细节,如不重视它们,难免产生遗憾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