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学生生活、轻视学生心理需求、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只见“学生”不见“人”的做法,将学生视作作文教学的对象,而不是与作文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学生无法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因而在作文中产生较多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写文章、合同、报告等,这都离不开个人的作文基础。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这就体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作文的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爱写作文,就必须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培养产生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作文难,说起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中流传的一句话,反映了学生普遍存在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据调查,现今中学生作文心理需求大致情况是: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较强写作欲望,积极主动写作的,所占比例不到20%;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某种实际的心理需要,对作文消极被动,但不拒绝的占50%左右;完全不想写作,被动应付地写作这类学生占30%左右。以上调查的结果,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忧虑。深究学生对作文畏难的原因,乃是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作文知识的教学,强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简而言之就是…  相似文献   

5.
积极的作文心理会使学生兴奋.产生激情.思维呈积极状态.从而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联想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而消极的作文心理.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情感处于抑制之中。这样。想象和联想就无法展开。脑子就会一片空白。尽管对章法和技巧了解得很多,但就是无从下笔.没东西可写。因此.我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心理,让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这样。作文教学才可能轻松.作文教学的春天才可能真正地到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心理呢?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实践和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的作文水平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作文需要.正因为这样,教师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让儿童不断产生新的作文需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习作,促进作文心理的发展,最终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健秀 《现代语文》2009,(1):136-137
中学写作教学处于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被动心理,缺少有素的教学引导和专题训练,以及对文字和语言的深刻感受力。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本身,本文认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初中生特点,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其切入点有三:其一是探究心理、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进行了一些探索,从中得到一点体会。我认为,作文指导仅仅限于作文知识,教给学生写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指导。为何要进行心理指导呢?因为当前初中学生不愿意写作文,在作文上所表现出来的畏难、懒惰、敷衍塞责、骄傲自满的心理特征十分严重,具有普遍性。这样的心理障碍不排除,势必影响作文的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利 《教师》2012,(22):73-73
学生作文兴趣低,作文水平差,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学生作文心理有很大关系。从学生心理看作文教学问题,学生作文时,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体会不到作文的用处与价值,缺乏基本的成就感,有益的反馈不够及时。作文教学改革可从想象型的作文体裁、开放型的作文题目、多样化的作文技法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王春梅 《考试周刊》2009,(35):61-62
学生作文需要良好的创作心理。如何为作文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何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不可忽视的。本文提出,教师可通过主题设置,引发共鸣:发现素材,激发兴趣;生动感染,铺陈美好:发现亮点,及时褒奖等教学手段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局面.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和谐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杨晓红 《成才之路》2011,(4):14-I0009
长期以来,职业中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多数学生作文思维单一、无病呻吟的问题,而且对作文普遍怀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作文走出这个困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朱瑛 《教学与管理》2001,(10):54-55
施教之功,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  相似文献   

13.
激励机制是由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来的,目的为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当今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教学运用激励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打通学生作文思路,为学生作文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季晓燕 《陕西教育》2006,(10):36-36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观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还是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文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感到畏难。小学生作文的这种畏难心理已经成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阻碍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范根玉 《广西教育》2005,(9A):39-40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顺应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辟这条“绿色通道”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月春 《考试周刊》2010,(26):62-63
作文教学,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愉悦作文教学",旨在激发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能力。 "愉悦作文教学",即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轻松愉悦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产生浓厚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孙倩 《现代语文》2008,(3):96-9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写不出像样点的作文,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但是许多农村学生害怕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叹息一片,充满了茫然,无从下笔。“作文作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是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作文心理包括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作文动机、作文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教师要探究规律 ,优化中学生作文心理 ,变被动作文为学生主体需要作文 ,培养写作兴趣 ,促使学生乐于作文 ,调动真情实感 ,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