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妇女期刊的创办,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运动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到1949年,中文妇女期刊,约600余种,其中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约50多种。 最早的妇女期刊——《女学报》旬刊 《女学报》1898年7月24日创刊于上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期刊。该刊由上海女学会创办,薛绍徽、康同薇、潘璇等20多位女士为主笔。内容包括:女学、修身、教育、家事、体操、官话、汉文、洋文、史学、地理、算学、格致、裁缝等。提倡女学、女权是该刊的宗旨。1920年,陈撷芬又在上海创办了一份《女学报》月刊,由《苏报》馆代为发行。  相似文献   

2.
1850年上海第一张报纸<北华捷报>创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上海已超过香港、广州、澳门等中国近代报业的发源地,取代香港成为中国的报业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时代的大变局,处于中国新闻中心位置的上海商业性报刊也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研究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书院,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其藏书楼率先实行书报分藏,创立报刊阅览室,增设东西学新书报刊,为在中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报刊广告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是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报刊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先刊登报刊广告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遐迩贯珍》是第一家刊登广告的中文报刊,外商创办的商业报刊兴起后,广告便大量地出现于这些报刊的版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由国人创办的近代化报刊问世,广告随之出现在这些报刊中。报刊广告从引入到国人接受并走向成熟,经历了  相似文献   

6.
马相伯是我国近代率先提出教育救国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我国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他先后曾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公学以及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  相似文献   

7.
引言近代图书馆在上海出现,始于鸦片战争后。当时,进入我国的欧美传教士在上海先后设立了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图书总会(先后改名为上海图书馆、工部局公共图书馆、上海特别市图书馆、上海市立图书馆)、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圣约翰书院图书馆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国内一批知识界、实业界人士也为发展文化、促进实业,在上海创办了一批图书馆,影响较大的有:中华书局图书馆、东方图书  相似文献   

8.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相似文献   

10.
陶贤都  童声杨 《编辑学报》2012,24(6):532-533
《康健世界》是1935年由李尊权等在上海创办,传播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的科普刊物。它具有以下办刊特色:栏目多样,题材丰富;科学性和趣味性并重;注重互动和反馈;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康健世界》对提升近代民众的健康意识、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推广西医的应用都产生了影响,为中国近代的科普事业和健康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李鸿章、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是我国近代金融业发端的标志。不久之后,在上海滩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士陈光甫先生。陈光甫是中国近代最成功的金融家之一。他建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我国著名的私人银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陈光甫摒弃了当时官商勾结办银行的风气,以专业化的金融创新意识为国民提供服务。由于他的卓越成就,被世人称为"中国摩根"。  相似文献   

12.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3.
唐小霞 《新闻世界》2014,(11):100-101
1898年于上海创立的《女学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刊物,它在维新派男性精英的支持和协助下,由女性创办并以其为宣传对象的历史产物。它的出现给中国妇女办报带来了一次高潮,而相继创办的《女报》也是在其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两报办报的历史背景,它们同时又是在近代中国男性办报的影响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需要下萌发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近代中国“泰晤士报”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脱胎于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创办的《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是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出刊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①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1850年,作为拍卖商的英国人奚安门来到上海.同年,为了使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重视上海的发展,和清朝建立更多政治联系并扩大对华贸易,②奚安门创办了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使上海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5.
18 4 3年上海正式开埠后 ,很快从一个中等县城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重要贸易港口 ,跃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尽管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口岸城市中 ,也有各种出版中文书刊的书局、书庄和书社 ,但没有一个口岸城市像上海一样出现如此发达的出版群体 ,形成类似像上海一样兴旺的出版市场。上海出版者创办的报刊、出版机构 ,数量之多为其他口岸城市所远远不及。据史和等编的《中国近代报刊名录》,从 1815至1911年 ,海内外共出版中文报刊 1753种 ,其中由上海出版的达 4 6 0种 ,占 2 6 %。从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16.
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比京师大学堂早3年,比清华大学堂早16年.1896年,中国近代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在上海诞生.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创办两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宁波是我国有着七千年古老文明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鸦片战争后成为最早通商口岸之一。1854年,出版了由外籍传教士创办的宁波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中外新报》,它比上海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六合丛谈》(1857年)早了整整三年。此后在宁波又创办了《甬报》、《德商甬报》等外籍报刊,均各有特色。虽然宁波近代外籍报刊在规模与影响上不能与上海、香港、广州相比,但也有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地方,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海洋观逐步走向近代化,在它的影响下海军也逐步走向近代化。经历了近代海洋观的萌发与创办海军的尝试、近代海洋观的发展与海军的建立、近代海洋观的丰富与海军近代化的基本完成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1884年在上海创办的《点石斋画报》风行世上之后,“画报”在中国便成了出版物中的重要一员。彭永祥在《中国近代画报简介1877—1919》中,通过对二十多个图书馆的调查,统计出我国从1877年到1949年间,共出版画报约八百种。当时最主要的出版重地上海,既是中国画报的发源地,又是出版画报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汪康年出生在一个中国遭遇剧变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早年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挣扎,30岁中举;一年后,担当湖广总督张之洞孙辈的家庭教师,视野、社交都得到扩大,为以后从事新闻业打下了基础。37岁到上海独立办报,任《时务报》报馆经理,成为维新派的实干家。一生中直接创办了6种民营报刊,多次率先借鉴外国经验,对报纸编排形式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报刊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此外,他还曾协助策划创建过中国第一家总部设在国外的民营国际通讯社,为国家争取海外话语权。作为近代新式民间报人,他为中国近代报刊新闻事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