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傩"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一种由巫者戴面具驱鬼逐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周初,就有关于"傩"的文字记载。"傩"在当时分为"有司傩"和"乡人傩"两种[1]1"。有司傩"主要是宫廷祭祀采用的仪式,到汉代发展为宫廷傩舞。舞者头戴假面,手执干戈,驱鬼捉鬼,也称为"方相舞"。而"乡人傩"则是寻常百姓驱鬼逐疫的仪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傩"逐渐由一种祈天向娱神转变,成为了一种具备浓  相似文献   

2.
<正>傩是中国民间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一种原始祭礼,是巫傩文化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傩戏则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独特戏曲样式,长演不衰,被誉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昭通市的一些地区,傩戏曾经长期盛行,其形式与中原地区的傩戏一脉相承,却又带着深厚的地域印记。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巫傩仪式中起着"通灵"的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傩面具在造型、刻绘、装饰、具  相似文献   

3.
婺源傩舞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婺源傩舞对外传播的可行性,总结婺源傩舞对外传播的内容,并根据目前婺源傩舞对外传播的现状,探讨婺源傩舞在传播中的困境,分析在跨文化视域下,婺源傩舞如何对外传播,从而使江西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同时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傩舞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先古祭祀的仪式 傩(nu 6)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傩舞源流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就已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也叫"乡人傩".  相似文献   

5.
傩舞,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是民俗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万载傩舞起源较早,流传较广,是江西省傩舞原始生态保留完整、较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一种地方傩。它有两个传统流派,即开口傩与闭口傩。而发展至今,也有学者划分出了新的流派。把当代文化馆世人表演的傩舞称作新傩。在过去巳有的文献材料当中,甚多专家者对万载傩舞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开口傩的音乐特征、社会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特别是最后,笔者就万载开口傩当代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提出了深刻地认识与思考,并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传统"安代"治疗仪式,是民间信仰仪式与治疗仪式的统一,融音乐治疗、运动治疗于一体,将心理治疗、躯体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平衡与和谐。"安代"疗法为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精神病的表现形式、人们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地方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为人们应对疾病提供了怎样的意义支持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傩舞的发展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四种主要类型进行了阐述,以江西南丰傩舞为例,对其蕴含的体育文化价值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盾牌舞是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集音乐、杂技、舞蹈、武术为一体的民间体育运动,在永新烟阁、龙源口等乡镇流传着,也是当地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盾牌舞是赣南地区民俗民风的缩影和代表,代表着当地人们昂扬斗志的原始凝聚力。在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下,盾牌舞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是江西地区民俗体育运动发展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王学军 《文化遗产》2017,(4):119-131
大傩礼是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礼仪。东汉时期大傩礼地位上升,内容变化较大,仪式繁复隆重。东汉大傩礼的盛行不是孤立的礼制演变现象,而是东汉初期礼制建设运动的组成部分,与当时的儒学复兴和礼乐之兴具有共时性关系。东汉疫病空前流行,这直接促成了大傩礼的隆盛。大傩礼及疫病成为东汉文学的重要内容。在张衡《东京赋》等文学作品中,大傩礼成为东汉礼制典范与政治文明的象征。涉及疫病的文学作品则多作于汉魏之交,疫病强化了人生短促不定与生命脆弱无常之感,促进了汉魏之交文学作品中感伤基调的形成,推动了以人物纪念为基础的文学批评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刘同彪 《文化遗产》2016,(6):96-102
美国民间生活中心(American Folklife Center)是美国最大的民俗档案馆,该中心以展示和收集美国民间生活文化为主要目的,藏品涵盖民间音乐、口头叙事、民间舞蹈、物质民俗、社区生活与庆典仪式及口述史等类型的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料。民间生活中心为学术研究,特别是民俗学研究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田野资料,它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展示、教育培训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史及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的民俗档案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革命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文艺中心,出版了大量民间音乐出版物,其中最具代表性,学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是1939年成立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批书籍、报刊.马可、安波、吕骥、张鲁等音乐家持续开展了民间音乐采集、研究工作,对口头传承的信天游、郿鄠、秦腔等解放区所在地的民歌、民乐、戏曲等进行广泛采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大量民间音乐的相关出版物.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自成立后8年间,在民间音乐资料方面,出版10种民间音乐研究资料丛刊,还有编辑完成未出版的民歌集6部,这些都是延安音乐家的大量田野调查成果的汇聚,保存了大批鲜活的民间音乐资料.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09,(5):F0003-F0003
江西音乐广播是江西省内最早开办的专业广播,拥有众多精通音乐的专业主持人才。策划播出的节目个性独特、影象鲜明,广受都市人群、中高端听众的喜爱。江西音乐广播擅长用高品质的音晌来伴随、丰富人们多彩的生活,被听众和业内誉为“听得见的色彩”。江西音乐广播在南昌的频点是FM103.4。“听见色彩,听见103.4——江西音乐广播!”“好音乐,好心情,江西音乐广播!”等彰显个性的宣传语,既是江西音乐广播人的最高追求,也是无数听友的温馨感受。  相似文献   

13.
王涛 《新闻窗》2008,(4):66-67
自从2002年初,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把纳西古乐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武当道乐、潮州笙管乐、江西龙虎山天师道乐和江南丝竹等一批原汁原味的传统道教仪式音乐,因其蕴涵众多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加盟制作道教仪式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14.
由生态理念推演的具有"原生态"因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是原始巫、傩文化结合的产物,有几千年历史,被称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以郁南地区、岭南地区、甘肃等地的傩舞表演为例,记述中国部分地区仍进行的较为古老的表演仪式,在传承中不但保留壮族、瑶族古代巫舞、傩舞因子,而且也与山歌对唱、祭神、打醮仪式、刘三姐故事等民间文化因素糅合,显现出百越巫文化圈傩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色彩。然而,歌舞"展演"活动中一些傩仪失去了"原汁原味",也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当前的问题就是要如何使这些原生态文化活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泉源,在当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该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民间传承类型和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作了比较意义上的分类及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16.
任莉 《山西档案》2015,(2):102-104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间音乐的整理和收集是实现其历史价值的重要保证。音乐档案这一新兴的档案门类,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音乐档案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概括,进一步提出民间音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0,(11):F0004-F0004
江西民生广播开播五周年暨江西广播艺术团成立庆典仪式8月26日上午在南昌举行.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出席仪式并为江西广播艺术团授旗。  相似文献   

18.
"朝神"俗称"问神""朝仙",是在赣南客家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祀仪式,至今仍活跃在赣南各地。赣南客家地区历来有尚鬼信巫的传统,各种祭神、祭祖、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仪式都体现出中原古韵与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的民间地方风格。文章对赣南龙南县南亨乡水口三仙庙朝神仪式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为期3天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了朝神仪式的整个过程,从请神、招兵、神符咒水、安神睡觉、神开光、朝幡、请社、念三世因果经、拜寿、上早表、游神、发兵粮、放河灯、送神等过程,特别记录了各个仪程所演奏的音乐及曲牌。从音乐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学的研究视角,结合音乐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并比较分析赣南客家地区的朝神仪程及其音乐过程,从文化局外人和文化局内人的立场分别用"客位观"和"主位观"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三方面去分析赣南客家朝神仪式音乐的功能。这些记录与分析对艺术"非遗"保护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存活于民间的、鲜活的、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为记录和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当下活态音乐的生存模式,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项目对活态音乐资源进行主动收集和保存。[方法/过程] 以中国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及与其存活相连的文化事项整合考察,并以录音、摄像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果/结论]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音乐文献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按照江西省文化厅的部署,7月12日下午,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学会、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在南昌隆重举行"江西古籍保护网开通仪式",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晓庆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梁纯平出席仪式,并共同点击启动了江西古籍保护网,全省各设区市图书馆馆长、大专院校图书馆馆长及江西省图书馆中层以上干部等八十余人出席了网站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