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转变传统的地学教育观是迎接21世纪机遇与发展的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个转变的实质是地学教育要更加与人及人类社会紧密结合,把对地球科学及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放在综合、统一的现代地球观及人——地统一的地学对象之中。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论形态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局限,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难以实现其根本的教育目标.本文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物质世界观向实践世界观的转变、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幼儿学习科学的模式应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与此相适应,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职能也应实现由传统的活动主宰者和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地球科学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现状,从地球科学教育改革入手,着重从课程新的计划目标、内容设置以及保护野外实习基地等三个重要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中特别强调了地球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给我国地球科学教育事业以借鉴,以使高等地球科学教育朝着符合社会经济和生产的适应性、实用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强 《考试周刊》2014,(90):55-55
<正>一直以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就是讲解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认为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系统的演绎科学,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那么,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者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角色转变,要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应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是适应鸦片战争后御侮图强的政治需要和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科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科学教育的产生有力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清末政治经济是制约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中学科学教育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那时的科学教育重视科学课程的开设,注重实利教育,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这些特点的启迪下,当前开展科学教育应加强政策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传统人文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转变,这一变迁启动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追求科学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就是要实现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实现传统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教育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具有导向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信息革命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以人们来不及想象的速度翻转着地球,急剧瓦解和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要通晓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以地球系统为代表的新的地学思维观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地球科学作为大科学研究的舞台愈加宽阔,地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演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高等地质教育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迅猛发展,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地学人才成为了地质教育战线最紧迫任务之一。本文初步总结了地质学家金振民院士在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标准、治学与为人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个科学家的风范、视野和睿智。  相似文献   

13.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代表的地学新思维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地质教育势在必行。改革地学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人手;从学生意愿和潜质出发实施分类培养,控制办学规模以保证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积极争取产业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当代地球科学的迅猛发展,21世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地学界更需要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是当前地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对当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一系列研究性教学实习和锻炼中,开展地球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探索。并结合大地学教学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科学考察活动,激发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背景和实践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了他们对学科问题的创新能力。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启蒙课程,也是对本科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通用基础课程。它不是地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重要的作用在于进行科学普及,使学生对地球科学有一个概略的、全面的了解。其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应大力加强感性认识与现场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是此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应该以培养地质思维为主,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而不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也不宜去搞应试教育。对于地质类专业与非地质类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它们既有相类似的要求,也有它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中美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及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美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得到以下几点启示: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地学人才培养理念;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构建适应地球科学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选择或转换专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面对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对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是当前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吉林大学依托学校实习基地,探索构建包括野外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地学野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Geography programme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ASEAN countr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arth as the home of man in general and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However, there is a perceptible trend that the discipline at this level is on the decline, partly due to external factors and partly to its own making.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of geography as 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does no longer guarantee its future role unless there is a change to its approa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discipline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this region in the light of the above and calls for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