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成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中时间观与主人公的悲剧产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独特的时间观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主人公悲剧的产生.首先提出小说中时间观的理论依据——詹姆斯意识流理论,然后分析小说中的时间.接着描述小说中时问的表现方法.最后是分析小说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福克纳的显著时间观,而且有利于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吴小雪 《科教文汇》2007,(8X):177-17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3.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5.
唐媛 《科教文汇》2009,(12):226-227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武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7.
茨威格的小说以对心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刻划见长,另外他的世界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和平主义观念也深入人心。但是,在他的小说中也隐藏了众所周知的童话模式,这是茨威格小说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0.
应燕 《科教文汇》2010,(26):68-68,75
小说阅读必须要抓住小说三要素,在《品质》这篇小说中,环境和情节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最重要的便是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格斯拉。能否理解这个人物,如何给这个人物定位,决定着能否真正读懂这篇小说。从格斯拉的行为入手,深入他的内心,就能理解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节,就是作者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主题是否鲜明,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的重要保证。在小说情节的鉴赏中,如果  相似文献   

12.
王春 《科教文汇》2011,(34):88-88,102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被傅雷先生赞誉为"是张女士到目前为止的最美满之作"、"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小说中丰富的意象使用,特别是"月亮"意象的使用,使读者既领略了小说文学文本的优美意境,又体会了小说深刻的思想涵义。小说借"月亮"这一意象,不断变换视角:时而是洞察苍生的智者,时而是人物命运的化身,时而又是社会环境的象征……小说在月色的掩映下,深刻而隽永,浸润了说不尽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3.
李慧莉 《科教文汇》2009,(4):217-217
在废名的小说创作中,他运用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文修养,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小说,使小说有了美的气息。本文对废名的小说如诗的语言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展示他在现代小说发展中对小说诗化所作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体裁,小说因其故事情节有趣生动的特点,受到了很多小学生的喜爱。但是目前在小学生小说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难以声临其境,因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小说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语文小说情境教学的策略,以便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茨威格的小说以对心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刻划见长,另外他的世界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和平主义观念也深入人心.但是,在他的小说中也隐藏了众所周知的童话模式,这是茨威格小说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最为有名的一篇杰作.关于这部小说的解读历来就比较有多样性: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和接受也很关注,下面就想通过解读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中人物、叙述者和读者三个重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揭示这部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曾林姣 《科教文汇》2007,(6X):80-181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18.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为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显得有那么点特别。相对于十七年小说中的其他作品来说,它比较贴近日常生活,更人性化一些,尤其是第一部。本文就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为例,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对革命与生活、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处理,从而使小说在表现革命主题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兼顾人情人性,从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十七年小说粗糙化、概念化的通病。  相似文献   

19.
《鸽灾》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近期力作,描述了在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下,印第安民族所经受的悲惨遭遇。本文聚焦于小说中“处私刑”这一核心事件,援引费伦的叙事判断为理论框架,从阐释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对小说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小说中体现的种族主义压迫下印第安民族的生存状态、异化的伦理观以及小说中体现的富含民族创伤的修辞美学。  相似文献   

20.
罗涛 《科教文汇》2008,(29):244-24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往往通过对叙事技巧的成功把握来展现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浅谈小说中叙事技巧的独特之处以及这种技巧对表现小说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