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求实篇》是《中国青年报》上的一个言论和杂文栏目。因为它登在综合新闻版上,担负着新闻评论的任务,又因为它常用杂文手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是一个发挥着新闻评论和社会批评作用的杂文栏目。《求实篇》创办于1984年3月6日,曾被评为首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标志着它得到中国新闻界的肯定。它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3.
尹焕霞在2008年第2期《新闻知识》发表《新时期时评运作中的五种意识》一文,指出: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已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各类媒体的旗舰,其评论宣示了我国媒体权力公共性表达的发展进程。本文连续选取从2006年到2010年的全部《人民时评》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和量化统计,从公共性视角研究《人民日报》时评的媒体权力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眼睛,眼下几乎每家报纸都开设有新闻时评类版面。纵观这些时评版面,大多数言论是些"大路货"、"别人嚼过的馍",还有的是"烫剩饭",常常是"千报一声",读者不仅不爱看,而且有意见。《汴梁晚报》在刚开始创办时评版时,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2012年6月4日,《汴梁晚报》对时评版动了一次"大手术",正式创办《锐声音》版(2013年1月改为《汴梁·声音》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汴梁晚报》时评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围绕大局,踏准新闻节拍;紧扣热点,强化民生视角;深度评析,突出本地声音。牢牢把握住了正确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现了新闻与评论  相似文献   

7.
邝峰  林军  牟晓伟 《传媒》2021,(2):20-22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融合进程持续加快,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时评是一种"个人化的公共写作",更简单地说,就是"公民写作",以公民身份写作,为公民社会写作.在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公民则有了更为顺畅的表达路径.但是,有价值的公民发言,有效率的时评写作,尤其是媒体上发表的正式言论,则有必要遵循基本原则,追求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言论不仅是媒体的旗帜,也是多元媒体竞争的重要发力点。地市都市报一方面应积极发挥自身在言论时评创作采编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整合互联网平台媒体力量,整合新媒体评论力量,取长补短,强化互动,打造强大新闻舆论场,提高媒体的读者用户黏性,不断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1.
时评热方兴未艾,不少报纸每天的时评版多达2个以上,时评版的位置也前移至二版、三版.伴随着时评的"做大做强",报刊新闻竞争已从单纯的消息竞争发展到如今消息、时评两条战线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评论(言论)是媒体的声音。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评论之争。为了增强竞争力,各类晚报、都市报乃至不少日报都纷纷开设了言论(时评)专版。广电媒体也开设了谈话、评论类栏目。那么,如何看待媒体的时评热?如何增强时评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如何创新媒体评论?这些问题都是业界及学界关心的问题。本刊因此推出一组探讨媒体时评(言论)版的文章,以期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新华时评》创办5年来,在通讯社新闻言论专栏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新闻性、时效性、思想性、针对性四个方面,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紧扣事件做文章——《新华时评》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新华时评》稿的第一要素,也是《新华时评》专栏选稿的第一原则。《新华时评》的稿件要求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这里的“事”就是要求《新华时评》要紧扣新闻事件。缘事而发,就是要求新闻评论要以新闻事实为由头,有感而发;寓理于事,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保…  相似文献   

14.
《今日点评》是《南通日报》焦点新闻版(B1版)的主打栏目。自《南通日报》焦点新闻版2000年底开办两年多来,这个新闻时评栏目围绕当日头条焦点新闻配发一篇800字左右的专论,从不间断,在创出城市党报一块特色品牌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市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报纸言论品种中的“生鲜专柜”。该栏先后获得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专栏类二等奖,名列南通市首届“十优”新闻栏目之首,并有多篇言论作品在省市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立意丰赡创办焦点新闻版的初衷,是在媒体竞争不断加剧、受众水平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充分放大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强化城市…  相似文献   

15.
言论类的稿件有时被称为时评,评论,发表在各类媒体上,它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与杂文有所不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简述言论类稿件在党报中的地位,这类稿件的选题原则及《长春日报》言论稿件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打破了传统的评论格局,为媒体评论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它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发展和膨胀,不可避免地夹带了些许混乱。它将何去何从?是健康发展?还是泛滥成灾乃至最终在极度膨胀中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时评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理清其源流、剖析其现状、规范其发展,是时评健康发展的一个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课题。一、时评的源流时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00年前后。1900年以前,我国的报纸言论是论说一枝独秀。这种言论论题重大、抽象,论证繁复,篇幅较长,一般不结合新闻,时效性较差。较…  相似文献   

17.
时评是报刊一大看点。但是,综观现在报刊的时评作品,我注意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过分偏爱"昨日时评"即是其中最明显的一处硬伤。所谓"昨日时评",就是针对昨天各媒体的新闻事件的评论。流风所及,一些报纸甚至对"昨日时评"以外的时评作品评价一律亮出红灯,非"昨日时评"而不登。  相似文献   

18.
自本刊今年第五期推出“如何搞好媒体时评专版(专栏)”专题研讨后,又陆续收到省内外学界、业界的一些来稿。这些来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媒体时评如何创新。媒体时评如何贴近读者、走平民化之路等方面问题做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文慧总结出新时期媒体新闻评论具有小型化、版面化、开放化和新闻化等四方面特点;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魏明革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必须具有平民化意识,并提出实现新闻评论写作平民化的途径。本刊现刊发这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19.
樊超 《青年记者》2007,(20):48-48
"每日新说"一直是《每日新报》的重要时评栏目,被评为天津新闻名专栏。2007年3月15日,"每日新说"栏目发展为言论版,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突出对民生的关注,充分考虑天津的市民化特点,以活泼、亲民、语言平易近人、内容有一定的知识普及功能为诉求。头条"每日新说"以时事时评为主,是言论版最重要的时评栏目。①笔者通过统计自2007年3月15日至6月15日共3个月的头条栏目"每日新说"共91篇文章,对其新闻时评的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张走过30年风雨历程的省会城市晚报,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始终走在市场前头,《福州晚报》立足本土本色,做大做强本地新闻,紧跟时代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言论提升新闻纸品质”的办报理念,推出“白马河畔”新闻言论专栏,并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栏目着力打造,该专栏定位为“贴近榕城实际、关注社会民生、评说热点话题”。一年多来,此专栏刊登时评言论百余篇,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吸引力。其言论专栏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