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强调科学作为创新原始动力在产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将产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论述了两类产业的概念内涵和特点,以及目前六代创新模型对科学作为创新原始动力认识的不足,并提出了将产业再分类的依据由于概念较新,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对心电图和石墨烯两个典型的基于科学的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构建理论,提出了基于科学的产业其发展的一般模式,论述了该类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在时间和关键节点上的关系以及科学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指出传统"技术学习追赶模式"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产业"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这类创新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能力的合理构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采用专利技术组合分析方法,对中日美三国在生物技术产业"基于科学"的创新特征、产业技术能力体系及二者的相对匹配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关联度及在技术能力构建等方面均与日美存在差距。在当前我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应注重产业创新向产业链前端的科学研究与产业链后端的技术开发的双向延伸,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科学关联度出发,将我国31个行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两种类型,并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模型对两类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及创新质量进行了差异和时间演化分析,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基于科学的产业的发展困境提出政策性建议。结果发现,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科学关联度不高,且不同行业间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存在失衡。基于科学的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强度较低但创新质量更高,基于技术的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强度高但创新质量低下;基于科学的产业受环境动态性的影响较大,合作重心的逐渐下移导致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整体质量难以提升;我国两类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特征已经形成聚类效应,并且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研发竞争态势以及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竞争态势分析模型,并以OLED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研发比较活跃,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专利开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在我国进行了长时间的OLED技术专利布局,成为我国OLED技术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并且一些专利是集中在我国OLED技术的空白领域,这将对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生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5.
正一、论坛背景从产业形成与发展的知识来源角度,可将经济中的产业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前者的创新与发展更多依赖于科学发现及新进展,后者则更多依赖于技术提升与替代。近年被广泛关注的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智能化、量子、新材料、复杂电子系统等领域,是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兴领域,在理论上、技术上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相关领域产业发展,尚需要理论和技术不断突破,特别是基础理论突破,这类产业可称为基于科学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探索能源产业发展前沿,对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选择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计划培育的项目数据,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能源产业前沿进行了探索研究。揭示了能源产业前沿创新主体、能源产业前沿的创新资助方、能源产业前沿项目培育机构和能源产业前沿主题等。从理论视角,该研究是"基于科学的创新"理论与思想的一个重要尝试;从方法视角,是补充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尝试,是对科学计量学研究数据来源和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美国能源部基于科学的创新实践,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路线图——理论与实践(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从2006年开始进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关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国际上并无系统完整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创新,系统地提出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理论模型和制定程序,即沿着"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分析→凝练研发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这一路径展开对产业发展问题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分析,把政府、产业和企业(包括研究机构等)关心的发展目标和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充分体现"技术路线图是利益相关者的共识"这一特征,使方法论在实践运用中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8.
伴随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将仪器仪表应用于对自然界的开发领域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手段与技术,是提高人类对自然界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技术层面的支持。本文以经济发展对仪器仪表产业的需求为背景,从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与技术发展战略思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仪器仪表产业的全看进步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进步,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的发明专利信息,采用专利地图和专利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竞争态势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干细胞产业专利技术增长强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是我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竞争者;我国干细胞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大学,国内研发团队领军人才明显少于国外机构,国内专利技术质量也不及国外。研究旨在为我国干细胞产业专利战略和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互动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庆芝  段勇倩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70-1778
随着化学、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崛起,科学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以诺贝尔奖科学成果到商业产品过程为切入点,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结果显现,随时代的变迁,商业化的诺奖成果呈现上升趋势,自2000年后已有14个诺奖成果被商业化;51.2%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大学,18.97%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公共机构;平均而言,诺奖成果从科学发现到商业产品的时间间隔为17.61年;最后本文提炼了三种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分别为"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型"、"企业与大学或公共机构合作的创新模式"、"新创企业转化成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配置研究的薄弱,提出依据新兴技术向产业演进的规律为其配置载体。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分为孕育、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对载体的需求构建载体配置模型,从软载体和硬载体之间的协同出发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的配置规律。结合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的"接力创新"、"科学商业"等特性,运用论文的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物制药产业的载体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5.
段小华  曹效业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73-1676
政府科技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工具。评价投入的有效性应依据效率和效益标准,重点评价目标达成度、投入产出的成本收益和创新绩效。该文建立起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863计划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评价及国际对比研究为例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市场化改革角度研究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过程特征,需要把握中国产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市场竞争的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借鉴这些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结论,提出一个在产业演进中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过程的分析框架。在这种框架下,研究了中国产业演进中,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实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市场化改革条件下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演进特征,并从这种动态过程特征中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追赶效果的差别,进而对中国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提出新的战略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先华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76-1483
首先对产业兴衰的内涵做了较为详尽的探究,提出了产业有相对兴衰和自然兴衰两重含义。在"新型制造业"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与环境友好程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判断了产业的兴衰程度。并在"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各筛选出了一个典型产业做了中美之间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划分的产业类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云  谭龙  李正风  程旖婕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24-1339
系统梳理了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在前人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主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和动态演进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要素-制度-功能-阶段"四维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参鉴国际权威创新评价报告的基础指标及数据,研究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得分最高,中国的得分在所有发达国家之后,但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制度维度。最后,本文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发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