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3.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感受水乡之美。2.品味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渎课文,体会作者爱乡、怀乡之情。3.学习欣赏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表达。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速读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2.了解文中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用对比手法表现夏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品味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语言的精华,是运用语言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修辞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不可缺少的内容。文章从运用朗读,体会修辞表达效果;体会修辞,不应脱离题旨和语境;品味修辞,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修辞,语言智慧的结晶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含蓄、精致的语言,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体悟文章“小题大做,大词小用,举轻若重,平中见奇”的表达特点。 2.背诵部分句段,积累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感悟品味。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平时文章阅读中能够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能从貌似平常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品味出思想、情趣来,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任务。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鉴赏、品味,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教学任务:1.熟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2.品味语言,感受信赖。3.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信赖。教学难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敏 《考试周刊》2009,(49):42-4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了解那树的品质、特点及其不幸命运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品质及其不幸命运。2、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浓浓的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培养生活热情,关注细节习惯。  相似文献   

15.
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文章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推敲、想象填补、涵泳诵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上方法进行品味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使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母语之美。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3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3.感受古生物的神奇,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  相似文献   

1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语气连贯、态度大方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语感。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深刻领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品味语言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让语言在品味中不断"增值"呢?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由小及大、由事人理的构思特点。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3.体会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能不能上出语文味,能不能上出美感,要看我们能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而要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一定得从品味语言入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后,笔者深深体会到品味语言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品味语言,走近闻一多先生,去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