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在于社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后,没有及时、有效地加强引导和监督,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产生负作用.利益主体的复杂化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且需要从伦理学层面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议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股权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宏现经济政策的变化,国有企业从一些社会服务行业领域逐步退出.原来的国有企业被改制,职工被分流.在改制过程中,虽然职工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他们的补偿作为企业的股权存在,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又极容易受到侵害,应该加以保护.文章分析了重组改制中的职工股权的存在方式和性质,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从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加强财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正确界定国有资产流失、把握关键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改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本文指出了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单位、部门任职期间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的一种审计.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关键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要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审计和资产评估,做好产权界定和资产处置工作,严格不良资产的申报、核销、移交、处置行为,加强对改制工作的监督。只有坚持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相似文献   

7.
企业资产重组从本质上说 ,属于资本运营范畴 ,是一种市场行为。中国国有资产的国有属性 ,决定了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政府的参与。在政府行动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离的情况下 ,企业是国有资产重组的第一主体 ,政府则是引导、监督企业市场行为的第二主体 ,政府应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油田一些多种经营企业对部分小公司进行了改制,在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股权和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证国企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应重点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竞争和多元的所有制结构、构建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明确国有资产投资和经营主体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改制,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体制运行的三个阶段中,涉及的主体有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文章就现行债转股制度实施中主体可能发生什么样的道德风险以及如何改进现行债转股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改制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应加强对策研究,制定有利措施。一是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建立过错追究制度。二是抓好资产审计评估、转让拍卖、债权债务处理、工商登记等关键环节。三是建立对中介机构的审查制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金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