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旭辉 《视听界》2010,(6):41-43
中国之声2009年的改版,无疑是近期广播新闻人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广播人将之与1986年珠江经济台的改革作比较,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第二次大的变革。假设这个结论成立,那么,研究中国广播的这两次大的变革,比较这两次变革的异同,对广播新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盘点2010年的中国广播,需从央广的中国之声全新改版说起。作为中国广播的旗舰,中国之声的全新改版必将对中国广播的革新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12年3月23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办的"广播新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广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电台副台长赵子忠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之声总监蔡小林主持研讨会。来自新浪网、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中央电台中国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0,(7):I0001-I0001
第19届世界杯于2010年6月11日至7月12日在南非进行。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广播频率与中国广播网、央广手机台、央广手机报等新媒体构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届世界杯报道最强大的阵容。8名精兵强将驰骋在世界杯各赛场,后方报道组日夜不间断连线,听众在燃情6月享受足球豪门盛宴。  相似文献   

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采取板块+轮盘的基本模式,快字当头、策划为先。同时加大新闻评论的力度,做有思想的媒体。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称央广)以资源整合为载体,以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为主导,开展了新一轮改革。新一轮改革以强化新闻宣传为价值取向,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新闻改革,强化新闻立台。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为例:领导班子和机构人员重新调整,频率定位、编播流程、指挥机制等重新确立,报道与事件同步,解读(评论)与报道同步成为中国之声的新闻追求,中国之声在追求具有时效性、现场感的新闻语态之外,还努力兼顾深度与权威。几年的新闻改革下来,中国之声实现了广播新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实现了广播新闻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改版而来的中国之声开播。这套广播频率增加了新闻评论节目的数量,提升了新闻评论的质量,加强了新闻评论的力度。新闻评论成为中国之声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2009年,开播11年的浙江电台交通之声响亮地打出“交通第一广播”的旗号;2010年,浙江电台FM93交通之声广告创收突破亿元,同比增长40%,由此成为浙江广播发展史上的首个“亿元广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的个案分析,在充分肯定广播新闻报道的历史性交破的基础上,时广播新闻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学理思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方略.  相似文献   

9.
聂巧 《中国广播》2010,(7):55-57
如今的新闻竞争很难做到信息源的独家垄断,要想抢发“独家新闻”更多是要在报道方式上追求个性以吸引受众。利用声音优势,大量采用讲故事的报道方式、回归广播本质,是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本文选取中国之声对玉树地震的报道案例,从不同方面论述广播报道中故事化新闻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陆素 《中国广播》2013,(1):71-72
主题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的广播主题报道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效性较差、内容不够鲜活、形式比较陈旧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2012年两会前夕推出的主题报道《我说我的幸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崭新的报道形式打破了广播新闻主题报道的原有模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广播人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由新闻的事实构成的。广播新闻的新鲜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供新事实、新内容;二是注重表现手法的创新,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在当今媒介传播形式多元化、海量信息内容实时报道的情形下,快、伴随、互动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中国之声2009年1月1日正  相似文献   

12.
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听众,赢得主动,就必须发挥快速、传真的优势,尽一切可能缩短新闻发生时间与新闻播出时间的距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1月1日正式推出“中国之声”,提出了“回归并强化新闻,回归并强化广播”的改版思路。回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1月21日第一时间开启《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天候直播,中国广播网迅速跟进,同步开辟《大爱有声风雪同行》专题(以下简称《风雪同行》)。1月31日,随着冰雪灾害的加剧,网络报道小组直接进驻中国之声特别报道组,与中国之声并肩作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与广播合作的工作模式,打造了广播新闻二度传播平台,有效地延伸了广播触角,由台网互动向台网融合、台网一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2002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诞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类型化音乐频率,由此开始,类型化成为全国音乐广播改革的方向,类型化音乐频率在全国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些省市音乐频率在借鉴音乐之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乐迷特点与需求,对音乐广播进行本土化的特点打造,加上覆盖等优势,在当地广播频率中的收听率与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近几年,央视-索福瑞(CSM)城市基础研究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6.
潘新 《中国广播》2011,(7):45-48
互联网的兴盛,催生了广播听众对新闻节目的新期待。如何满足听众的需求,把广播新闻节目做得更好听、更具特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年来作了有益的改革和尝试。特别是《新闻纵横》创新采编手法,深度挖掘广播特色,为中国广播新闻的改革摸索了经验,提供了榜样。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1日.经过全新的打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了。开播四个月来.中国之声展示了它准确的定位、海量的信息、厚重的分析和权威的发布.展示了它在节目形态、传受互动、开发新闻资源及低成本运作等方面成功的做法,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从而为国内广播走专业化道路.为正在推行改革的各地电台就如何办好新闻综合频率创造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哪里有新闻事件,哪里就有新闻人;哪里有突发事件,哪里就有广播人。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中国之声核实中国地震台网消息后迅速播报,8时40分,中央电台驻青海记者从西宁发回对地震灾情的独家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9.
十年的时光,是探索、磨砺以及辉煌相伴的十年,是一茬又一茬广播追梦人心手相传、不懈努力的十年。在中l到新闻广播发展最快的这十年里,中国之声在一天天成长。作为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也在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20.
第19届世界杯于2010年6月11日至7月12日在南非进行。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广播频率与中国广播网、央广手机台、央广手机报等新媒体构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届世界杯报道最强大的阵容。8名精兵强将驰骋在世界杯各赛场。后方报道组日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