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讲台情     
走上讲台已有十多个春秋。十多年来,我一个又一个学校地辗转,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以学生为伴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分享着学生进步的喜悦,也一次又一次咀嚼着学生淘气的苦恼。在这喜悦与苦恼的体验中,一天比一天更坚定的,是我对学生、对讲台那一片难以割舍的爱,难以离弃的情。我出生在父母都是农民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我的爷爷和曾祖都是教私塾的,还有一个叔叔也是教书的。每当这时,父亲就有一种喜形于色的自豪感,好像教书是一门了不起的职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幼小的心灵里,对当老师有一种朦胧的喜爱。1982年,我初中毕业,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三年的中师生活,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当一位好老师的秘诀,但直到毕业实习,也没有找到完整的答案,倒是那两个多月的实习,使我第一次产生了对学生、对讲台的无限依恋。  相似文献   

2.
张婷 《大学生》2012,(5):47-49
我在美国丹佛大学读的本科,4年换了3不差异巨天的专业:酒店管理、天文、国际研究,还辅修了哲学。我知道,专业的问题,苦恼着中国学生,我想告诉大家,这也同样苦恼着美国学生,美国学生本科平均转专业的次数是3次,每次转专业,我都经历了苦恼、思考、请教、尝试、决定的过程,一次又一次,我发现了自己的真正兴趣,体验到了学习真爱专业的喜悦。我体会到,这个过程也是整个人生不断自我认识的一个阶段,当然,从心  相似文献   

3.
有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对自己的暴躁个性,他也感到苦恼。禅师说道:"要改掉暴躁脾气,和抓老鼠一样,必须先找到自己生气的根源。"看到一个又一个初为人师者由轻声细语变为声嘶力竭,我在寻找问题的根源。回顾自己从教20年的经历,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很多教  相似文献   

4.
小新的答案     
陈剑 《广东教育》2011,(7):68-68
第一次,我听到小新的名字,是在教一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口中。 那天在办公室,张老师一脸喜悦和兴奋地说:"今天上课我教12-7=()-6,我教学生要先算出12减7等于5,再用6来加5,就得出结果了。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回忆     
书,我教了20多年;学生,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送别》这首歌,我也唱了一年又一年。即是这样,可每当看着自己教的学生们又要离我而去时,一阵酸楚总是立即涌上心头。教师节这天,学生们没有忘记我这个做了四年  相似文献   

6.
菁灵姐姐:我是一名初二女孩。语文老师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英俊潇洒,谈吐幽默,他那诗人般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征服了我。每次见到他,心总是因兴奋而狂跳不已。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后来我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这是可耻的师生恋,现在我痛苦极了,请问我该如何摆脱困境?苦恼的女孩你的苦恼我能够理解,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不是可耻的师生恋,而是一种追求美好向往的情感泛化。其实有很多人在你这个年龄段都有过相似的情感历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神圣的地位总是不可取代的,一些老师甚至常常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这种情况对敏感、富有幻想的少女较…  相似文献   

7.
胡晓丹 《中学语文教学》2021,(3):79-81,F0002
十一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兴奋地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作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而今,十一年光阴倏忽而逝,站在这方讲台上,我的兴奋仍在,但更多了些从容与平静。这十一年的语文教学之路,也是我的成长之路——从青涩到成熟,从焦躁到平静,从急于求成到慢享教学的点滴。慢教语文,渐渐成为我教学中所秉持的原则。在这慢教的过程里,我和学生一起看到了更多语文的美好,也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与成功。  相似文献   

8.
记得刚教小学英语的时候,我觉得单词和对话教学常常是事倍功半。课前精心准备了大量相关图片或实物,课上耐心地大声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读单词和对话,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就词学词、就句学句的教学方法很不感兴趣,我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更有调皮的学生嘴巴都懒得动。等到运用的时候,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当时觉得很苦恼,多次告诉学生单词只有多读才能掌握,而学生就是不愿意多  相似文献   

9.
说起"80后"、"90后",我的眼前就会出现我的学生,是我而立之年后所教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可爱又可信。这也许要从我1994年到上海教的第一批学生说起。  相似文献   

10.
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面对多彩的学生,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困惑与苦恼,也有成功与喜悦,我何常不是这样呢。去年,我接手的这个六(1)班,原来是全校有名“不好教”的班。班里的调皮生特多,有几个还是全校排上名的,教了10多年六年级,我感到这个班最难缠。幸亏我早有了“不好教”的思想准备,否则,准会气白了脸。就拿开学初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没多久,就有学生找我,悄悄地说:邵老师喊你。”我心里一沉,不知又发生什么事?到教室一看,原来班里男生们坐“飞”了位置,任凭邵老师怎么说都不睬。此时,我已经学会了…  相似文献   

11.
<正>曾经,我和很多人一样,有一个错觉。我以为,所谓教学,就是泾渭分明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于是我卖力地教,想方设法地教,结果是,我累出了咽炎和声带小结,常年吃药;学生也并没有学到太多,学到的也多是死知识,缺乏创新性。我苦恼,探寻。渐渐地,我发现,教与学,是共生互动的双向输入,不是教或学的单向输出。"教学相长",它是双赢的教育故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教师。二者热火朝天,生机  相似文献   

12.
《认识岩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由于我们山区小学特殊地理优势,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我们小学地处山区,学校附近岩石较多,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由我带领到山上采集岩石,这一活动使学生们的情绪既兴奋又紧张。到了山上,学生们拿着铁锤叮叮(口当)(口当)地忙乎起来,不一会各小组分别找到了近十种岩石,且大多与课本上的插图相同。 二、对照图画 触摸感知  相似文献   

13.
那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那一堂语文课让我颇感意外,兴奋良久。作为教者我体会到了教学乐趣与激情,作为学生,他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与精彩;而这一切决不是辉煌的成绩所能赋予的。当时我执教的是《魏公子列传》一课。  相似文献   

14.
在四(2)班上语文课,教的课文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文中小男孩拦腰切苹果,"切"出了一个新发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我让学生也切一切,果然发现了一颗"五角星".学生很兴奋.我趁势问他们:  相似文献   

15.
肖梅芬 《考试周刊》2011,(41):230-230
一、背景 转眼间,我在农村学校担任班主任已满11年了。农村小学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就必须重视班级管理,而班主任又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这11年中,为了一些事情,我曾苦恼过、迷茫过,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11年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四(2)班上语文课,教的课文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文中小男孩拦腰切苹果,"切"出了一个新发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我让学生也切一切,果然发现了一颗"五角星"。学生很兴奋。我趁势问他们:  相似文献   

17.
从教二十年,一直担任中高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所带班级都是中途接班。我的灵感源自学生,我的成长和进步是由一届一届的学生积累而来的,而我却不能一视同仁地教以最好,只能在下届学生中施以这届的所得。虽然知道"教然后知困"是不变的真理,我却总放不下"解困然后施教"的梦想。中途接班的过程中,有过迷茫和困惑,感受过失败的滋味,也品尝过成功的喜悦,多次的接班经历让我对中途接班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也由最初接班时的恐慌、苦恼、困扰、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常常为这样一个问题苦恼,就是教者十分有意,学者似乎无情。作为语文教师,希望学生重视语文,学好语文,而学生似乎不了解我的这份心意。他们对语文不重视,不很好地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文知识;老师讲课口若悬河,而学生的思想则好象在邀游天际,他们甚至昏昏欲睡。我曾为这种状况感到苦恼,埋怨、责怪过学生。心想,我花了这么大的气力,从心底里想把你们教好,为什么你们这样不重视语文、不好好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太神奇了     
一天,爷爷买回来两只可爱的小鹦鹉。我兴奋得不得了,一直围着小鹦鹉转。每天早上,鹦鹉都"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真是又热闹又好玩。我常常教它们念古诗,教它们说话、唱歌,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20.
连华 《快乐阅读》2012,(23):103
有些教师抱怨"政治课越来越难教了,教起来总觉得太深不行,怕学生听不懂;太浅又没意思,淡而无味,学生不满意"。有些老师常常处于这样的尴尬之中,不难的问题为什么学生说难,基本的常识为什么不会。这是令老师苦恼学生郁闷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太死,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