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音乐之旅     
记忆里,我最早接触音乐,是从上小学时开始。那时的印象,已经被岁月的烟尘熏得发黄,但它依旧历历在目,依旧很清晰。母校现在的校长曾经是我的音乐教师,虽然近五六年没见了,但他课堂上的形象依旧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架破旧简陋的脚踏琴挡住了他的半身,他短短的头发,灵活的眼神随着他的歌声时隐时现,……我现在特别熟悉、能够朗朗上口的歌曲都是在那时学的。就是那个头发上间杂着许多白发的音乐教师,为我谱写了带着歌声的童年序曲。 师范的音乐教学严格认真,在宽大的音乐教室里,咿呀嘈杂的琴声中我们练出了基本功。学校规定严格…  相似文献   

2.
他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喜爱之情,我注意到,每次音乐课,他总是很投入,很忘情,甚至我在介绍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时,他的两只眼睛也会闪闪发光。凭着职业的敏感,我觉得只要好好培养,他一定能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自由飞翔的灵魂。我开始寻找他音乐上极具天赋的才能。找到孩子父母,建议让孩子学点什么。但他的爸爸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处在17岁这样一个充满热情的年龄,我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尤其喜欢听音乐。在众多的歌手中,我最欣赏周杰伦。喜欢他在音乐上的惊人才华,喜欢他对音乐的执著,喜欢他略带含糊的慵懒的演唱风格。他的专辑上市,我会在第一时间去买;知道他要来开演唱会,我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存钱,只为了能够坐得前面再前面一点。  相似文献   

4.
克拉索夫是我们的钢琴老师,他来自俄罗斯,他65岁了,看上去像个小伙子。在他迷人的五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淡蓝色的眼睛了,它像海洋,像天空,辽阔而又深邃,也像那些最好的音乐。克拉索托夫先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对我说:“你要学会听自己创造的音乐,你不是一个传声筒,你要被音乐感动,要被音乐吸引,你必须诠释音乐。”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我抬起头来,再次看见他那双淡蓝色的眼睛,突然觉得非常感动:音乐太神圣了,热爱音乐的人太神圣了,我要像克拉索托夫先生那样热爱音乐,要做一只扑向音乐的凤凰,哪怕烧死也在所不惜。我像…  相似文献   

5.
我在首都北京生活和工作已经37年,我的心常常飞向长江口外生我养我的故乡崇明岛,飞向这个美丽海岛上我时时梦牵魂绕的母校——上海市崇明中学。 记得1948年9月,我考入崇明中学。上初二时,学校新来了青年音乐教师陈伯琛。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很有才华。不仅歌唱得很好,而且还会作词作曲创作歌曲。他每写  相似文献   

6.
陶子煜 《初中生》2016,(26):69-70
我有个同学,特别热爱音乐,几乎每天都能在教室里听到他的歌声.虽然这样的做法时常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但我觉得他对音乐的执著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和他交情并不深,只是偶尔聊过几次.今天班会课是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我正在关心赛事,他突然过来问我:“你喜欢音乐吗?”我有点茫然.我相信自己也是喜欢音乐的,四下无人的时候我会哼上几句,每个上学的早晨,我会打开手机播放音乐,在美妙的旋律中度过刷牙、洗脸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原稿】提起音乐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贝多芬。因为,他不仅是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还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主宰。当慷慨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在耳边回响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跟贫穷和病魔作斗争,他坚持着,  相似文献   

8.
记得那是他小的时候,大概也只有七岁,当时在我的音乐工作室里,我正在为大型晚会创作歌曲,他溜了进来,坐在我的旁边一声不响的听着我创作音乐,当时我疏忽了他的存在,直到我有点疲倦准备休息的时候,发现了他坐在我的身后。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于是我问他:"你喜欢音乐么?"他说"喜欢"。我马上拿出来了一首新创作的作品,歌名《爱的苦衷》我弹着琴一句一句的教他,教了几句之后让我惊奇的发现,他音乐的感觉如此之好,唱歌也很投入,他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听了同校数学教师关于数学课上如何体现"精"的精彩演讲,我深有感触。他说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引入——快;新授——放;讲评——精,无论哪个环节都体现了他的教学智慧。我觉得音乐教师更要注重通过教学语言设计体验探究性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探究音乐的同时,真正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架起彼此情感的“互动点”。反思我的音乐课,我认为要做到:  相似文献   

10.
<正>在音乐教研学中,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音乐课堂终究是要带给孩子什么呢?听着身边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创造了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老师,一位音乐的"门外汉",在他身上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雷夫在他的教学中提出看谱的态度,就像读书一样认真。我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音乐演奏者,而不是为了在学校盛会上表演而受训的海豹。由于欠缺继续学习的知识,重回乐团的学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不写摇滚乐评,尽管音乐是我的挚爱。音乐有自己的语言,那是只能用心灵去温柔触摸、激烈碰撞的,是要用全部的生命来体会的。我以为我拙劣的文字无法翻译出音乐语言的奇妙,我更愿意以一种虔诚的沉默来回馈音符与字符在我内心掀起的波澜,用一分钟的安静来向可爱的艺术家们致敬。一次旅行,我没有买车票就冲上了列车。在列车办公室里补票,那个满脸倦容的列车员发现我也是个摇滚迷的时候,眼睛里立即放射出光彩。他兴奋地与我交谈,讨论那些震撼过、打动过他的摇滚歌曲,非常激动。一个死气沉沉的人一经音乐点拨,立即恢复了生命力。还在一本杂…  相似文献   

12.
寄托     
大学时爸爸唱歌唱得好,妈妈看上了他,于是,有了我。他们年轻时热爱音乐。爸爸爱唱歌,妈妈虽然不喜欢唱,但喜欢听爸爸唱,并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让同样喜欢音乐的我能在音乐上有点成就,并想让我学钢琴。  相似文献   

13.
苗荣焕 《成才之路》2012,(18):31-31
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应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从而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开阔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其中的“美”是指形式美好,旋律动听,“善”指内容的健康和完善。虽然他是以他的道德论为审美评价标准,但是我认为他已经突破了“美善一体”,在音乐评论上很明确的把美善两者区分开来,把中国音乐审美标准提升了另外一个高度,是中国音乐美学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5.
朋友送我一本书,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案头。奶黄色的封面上,《李岚清音乐笔谈》的标题伴着红白相间的印文,以其醒目的色彩时常跳入我的眼帘。作为副总理的李岚清,对于音乐,正如其自序中所说,是一位“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那么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又是怎样来阐发他对音乐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美化、丰富精神生活,培养、提高素质修养启迪、陶冶智慧和情操不可或缺的作用。世界著名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就酷爱音乐。他既能演奏小提琴又能演奏钢琴,他在一生中投入很多时间专门去学习研究音乐。音乐爱好不但没有妨碍他成为大科学家,相反,他从音乐中获得了极大的启发。他自己说:“我在科学上的发现,往往是从音乐中启发得来的。”的确,在发现“广义相对论原理”的时刻,他一直陶醉在钢琴音乐之中。优美的琴声,竟成了这项震惊世界重大发现的最先信息。其它如…  相似文献   

17.
李汉歌印象:《蜘蛛侠》中的主角彼得·帕克脱下那套蜘蛛服之后就是凡人一个,丝毫不引人注目。李汉歌也是这么一个人,有着一张大众脸。在没跟他聊之前,看他的样子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但在和我聊多了之后,他的"本性"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开始的拘谨只因为是初次见面。曾经上体校的他喜欢运动,足球、网球等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他所擅长的。他喜欢的音乐竟然是重金属、朋克(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等的不满情绪,音乐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以及哥特等各种类型的摇滚乐。他的特立独行,确确实实让我感觉到一点"侠"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陈爱玲 《现代教学》2008,(10):33-33
音乐游戏是弥补个别学生心理障碍的一贴秘方。一次,在唱游课上,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为发言的学生戴上准备好的漂亮头饰。这时,他也举起了小手,说他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白鸽,我同样为他戴上了头饰,并请他到大家面前表演一下小白鸽。可他却把头饰从头顶上拿了下来,羞涩地低下头,走回了座位。虽然我极力邀请,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以后的每节课上,我总是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经常给他表演的机会,但总是被他拒绝。  相似文献   

19.
回忆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他的父亲因为年老失去了听觉,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他们只好用笔与父亲交流。但是,他的父亲没有感到失望,反而常常露出甜美的笑容。 朋友说,他的父亲原先是一位音乐教师,但是并没有因为失去音乐痛苦不已,而是在心灵中寻找流淌的音乐。 有一次,他父亲微笑的时候,朋友在纸上写道:爸爸,你在笑什么? 老教师在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张:我在回忆上课时,学生明亮的目光,高涨的热情,在五星红旗下嘹亮的歌声;一曲终止,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我指挥的乐队屡屡获奖的光荣。每当你们微笑的时候,我就回忆几十年来听到…  相似文献   

20.
我这人一向喜欢音乐,包括器乐演奏,都十分着迷。即使在看书的时候,也与别人要求的安静不一样,我常常放一点轻音乐,这样读书效果更好。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学竹笛,虽听力不错却因为手拙,“马齿徒增”不见长进,还没入门便前功尽弃了。所以我后来错以为儿子跟我一样缺少音乐细胞,当人家纷纷将年幼的儿女送往音乐家那里进行辅导时,我总是无动于衷,心想,孩子不是搞音乐的材料,何必既耗费精力又盲目投入呢,不如把时间花在他的语文、数学和外语上,为他将来的中考、高考多做点实实在在的准备。可是事实恰恰是,随着小学音乐竖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