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武术与古典哲学阴阳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2.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阴阳观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在跆拳道中,也有类似的理论,而且被用于训练的各个阶段。跆拳道踢和反踢中也蕴含着阴阳转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武术的有机整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整体”观是东方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基本特点。它跟西方式“机械分解”还原论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形成明显的对照。中国式有机整体观的理论基础是元气论。所谓阴阳对待、五行生克、八卦变换等等,不外是这一气流行中的运转机制。这种理论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生生化化、连续不断的世界图景。这里所谓“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不外是事物内部的功能性描述,反映一个农业社会的操作状况。而近代工业生产,却是运用机械力学规律,通过机器加工各种原材料来获得效益。这时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人为的生产环境,机…  相似文献   

6.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7.
拳法如兵法,拳法搏斗实际如一小型战争,兵法中的战斗原则和理论多为拳法所应用,拳法中攻防要诀明言也多与兵法相吻合。故古之善拳者多为善兵,古今许多军事统帅多是高明拳手,所以说拳法就是兵法。招法又是行动的变化——攻防变化的规律,没有变化就没有招法。而变化是以《易》之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阴阳即是矛盾着的双方,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体。在拳术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统一体。如动静、虚实、奇正、刚柔、快慢等等,由于统一体内相互转化,推动了学有定数,用无定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更正     
陈志强 《中华武术》2007,(11):47-47
太极即为阴阳。陈式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也是在阴阳范畴之中。刚属于阳,是发放、进攻、击打、发力。柔属于阴,是合劲、蓄势、引化。太极拳中的刚和柔,既相互制约,互为转换,又互不可缺,变化无穷。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刚柔之间的关系。拳论中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在练习太极拳中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刚柔相济。要想练好,必须先去僵求柔.然后再练柔成刚。  相似文献   

9.
所谓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而武术中的八卦掌就更为名副其实,其以《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为名,以卦理解释拳理,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面,又以这八个卦位为基本八掌,每一卦都有阴阳,每一掌都有阴阳。而且阴阳交替,互为转换,由此演化出千姿百态、动静各异的八卦掌武术套路。可见,八卦掌的美学价值正是以审美中的阳刚、阴柔之美为基本特点的。  相似文献   

10.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传统养生典籍中,概括瑜伽传统养生理论中的几种观点和学说,旨在为现代养生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1 整体观学说 1.1 天人整体观 瑜伽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天地、阴阳、四时、宇宙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无不产生影响。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大系统中的统一整体,天体间的万物在其生长衰亡的过程中,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使瑜伽养生学在此大系统中求得自身平衡和发展,应该是顺应其规律,为自身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的盘架、拳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文章就是在对太极拳中阴阳学说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是解释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相互对立统一且是物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这一哲学道理.例如虚实、刚柔开合、动静等.所以太极拳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一种阴与阳的转换,可见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志远 《武当》2001,(5):20-21
我们知道太极拳学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矛盾的辩证学说。它的运动方式充分反映了“生命的内部矛盾及每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但对立、排斥、制约和斗争,也相互联结、依存、渗透和转化”这一规律,从而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最名副其实的“全身运动”和“交替运动”。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内部或机能之间,通过动静、虚实、开合、吞吐、刚柔、攻守、奇正、上下、内外、左右、进退、阴阳的交替,由简入繁进行二元或多元交替运动锻炼,克服对偶失衡的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15.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与围棋一静一动,一武一文,但二者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异曲同工。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围棋的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以道家哲理为基础的太极拳,无论是在套路练习中,还是在推手实战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运动、发展及相互转化的规律,也就是阴阳互化,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文章对哲学原理与太极拳运动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文化之精粹,其特性的主要方面应屋五行中水的柔性。柔属阴,但孤阴丕生,独阳不长,必须阴阳相济,才能成为整体。三百多年来,太极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涉及拳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还有不少内容让人难得要领。《易》以论阴阳,《医》以辨阴阳,拳要悟阴阳。笔者在多年习拳过程中,结合读的一些书,现将自己的几点心得提出来向前辈与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9.
开合顺其自然,阴阳互为其根,螺旋缠绕,自始至终。该拳架依据阴阳消长之理,遵循自然运动之规律,采用螺旋缠绕之心法,取八卦变化之数,名曰六十四势。顺其一开一合、一屈一伸之自然,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互为其根,“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相似文献   

20.
李让仁 《武当》2009,(2):27-29
(一)八卦掌运用“吐纳导引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黄帝内经》记载:“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气血顺畅百病不侵,阴阳失衡病魔缠身。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把五脏六腑,五官四肢,七窍百骸联系起来,组成联系人体各部的网络,沟通里表,协调阴阳,平衡虚实,决生死,处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