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荀 《美育学刊》2021,(6):55-62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李叔同—弘一大师是一位倡导美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他在艺术方面的自我提升和教育事迹,包含了一种“人格美育”的教育思想。通过对李叔同“人格美育”思想的渊源、主要诉求、特征及境界高度进行分析,可探讨李叔同在建立完善人格来养育审美之心、“先器识而后文艺”、“德才兼备”等方面的美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人格修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使教师人格境界从“经师”走向“能师”,从“能师”走向“人师”,实现教师人格真、善、美的统一,用自身健全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4.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两课”教师的人格更是搞好“两课”的基础和前提,它对大学生具有示范、感染和净化作用,也是转化、升华大学生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开创我国思想教育新局面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不仅凸现出“两课”教师人格的这一作用,而且提升了“两课”教师人格的要求。为此,“两课”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使自己成为集政治人格、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为一体的教师。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5000年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优秀成功者:事功大成、文章卓著、人格高尚、修养如海,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他以身体力行激励着出身贫寒人家子弟的成长和进取,以他不断完善的人格和不断充实的学养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做了最深重的实践。“读书只为进德修业,”在建立事功和探索真知的过程中,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同时又以不断趋于完善的人格来促进事功的建立和真知的探索。他以“礼”处世、运世,达到了“内圣外王”的最高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欣杰 《美育学刊》2020,11(1):I0005-I0005
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性境界提升的要求愈发迫切。然而,身体工业、颜值消费、影像娱乐等以“美”的名义大量充斥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真善美的人格和高远的生命境界,是高校美育课程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德”大都是沾染着浓郁功利色彩的“政治道德” ,孔子对这种“德”进行了超越与改造 ,使之成为一种“人格德行”。这种“德行”是通过一定修养途径所能达到的特定境界。求“德”主体在过程中能体味精神愉快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界多以为“理一分殊”只是体用范畴,其实这种理解是局限的。以“意象诠释”观之,朱子哲学实乃以“理一分殊”为结构与纲领、思维与方法,建构其整个哲学体系。具体而言,“理一分殊”贯通其本体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体现出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同构性。在本体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在工夫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敬贯体用,彻上彻下”;在境界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一理”与“分殊”的圆融互摄,体中有用,用中有体。  相似文献   

9.
“道”是庄子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庄子的“道”是一种观念 ,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 ,是一种人格修养方式 ;庄子之“道”是高远广大无穷的一种境界 ,是包蕴天地的一种大聪明。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美育思路是叔本华审美功能理论的延续,但在儒家修养境界论的影响下,他以康德的"利害之念"替代了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转换了审美功能理论的作用对象,并以席勒的审美人格理论接引了叔本华的审美活动论,将审美功能在时间维度上延长,从而使审美功能理论获得了面对整体人生的有效性。最后,在"天人合一"境界论的影响之下,王国维接受了席勒以审美消融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斗争的美育理想,并将其与孔子人格境界相比附,最终达成了对于孔子人格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儒家关于修身与治国二者关系的思想内容的历史演变及其特色,认为先秦儒家就已出现身国共治思想,但并未寻找本体依据。两汉以天为外在依据以修身治国,唐朝儒生开始尝试从心性论的角度探讨身国共治,宋明理学把外在之理寓于性之中来谈身国共治,明朝心学达到身国共治思想的最高形态:即身即国,由内圣直接开出外王。体现了儒家身国共治思想逐渐本体化,并最终达到即本体即工夫境界的历史特征。此外,还进一步揭示了儒家身国共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逆觉体证是阳明心学美学审美工夫的显著特征。阳明心学美学的工夫是内求诸心的心上工夫,心体和工夫是辩证统一的。诚意、致知、格物作为道德实践工夫,是依良知而又指向心体的,“心”是工夫的内在依据和动力,同时也是工夫的目标。本然之心经由工夫过程超越实然达于应然,臻于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在良知学说的基础上,从哲学的层面思考教育问题,通过“致良知”的修养功夫和诗教乐教的道德教育,追求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想人格,构建起一套独特的美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是就道德意义上而言,从人皆有善端的思想出发,论证了理想人格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善”、“美”;“浩然之气”等道德品格.并提出了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孟子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教师人格对于教师自身发展及实现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使当前教师人格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对当前实然状态下的教师人格做出同题诊断的同时,进而提出应然状态下教师人格的价值追求:教师人格应超越社仝、现实、理性人格之局限,而迭于个体、理想、感性人格发展的无限境界.  相似文献   

16.
法律人格或者“法律人”是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我国公民普遍的法律人格缺失是制约我国法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我国公民法律人格相对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构建公民法律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在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完成对我国公民法律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推动着人格现代化,人格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着重要的保障和制约作用,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格理想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理论难题,创造性地将“四有”新人人格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与人格现代化互动统一的基础之上。同时,“四有”新人思想的产生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人格传统,尤其是“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时期人格理想继承和转换的结果。“四有”新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结构,它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的新模式,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人格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儒家推崇"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价值目标、素质修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颜乐处"是一个人生理想,也是一个理想境界的问题。作为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诸多著作及注解,从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其特征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育思想要点是: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