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也是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产业学院兼具学校、企业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然而在资源协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资源优势的建立。基于协同理论,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筑牢协同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过程控制、保障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优化资源协同,从而使校企双方将资源转化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4.
建设产业学院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具有共生度、融合度和适应度三个内涵表征维度,涉及职业院校、企业、教师、学生、政府与行业组织等六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职业院校可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工作组织架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机制、师资队伍互培共享机制、产业学院发展保障机制、产业学院质量评价机制等路径,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高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功能与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然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定位认识不清、缺乏“产业”元素、合作机制不健全、治理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现代产业学院的定位与建设理念,创新企业、行业多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机制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体系,提高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适配度,并形成促进它们之间有效联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微电子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集成电路领域行业企业、高校院所、园区等集聚的产业集群,迫切需要人才与技术的深度供给。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协同育人模式。文章主要讲述了微电子产业群的特点、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建设基础和长三角地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及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任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解决产教脱节问题的创举,对于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尚处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及理念、主要建设任务、参与建设主体分析、学院主要职能确定、学院组织结构设计、学院运行机制建立和学院建设成效评价等七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高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孔庆荣  杜琳  曾军 《广西教育》2022,(15):32-35
本文阐明产业学院的内涵,分析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5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现状,结合山东省和日照市区域支柱产业政策,对产业学院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建设和发展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高地,但总体上依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一般性模式;提出要遵循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大方向,兼顾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建立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产业学院机制体制,构建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三实”治理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与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产业学院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过程、产出、效益3个一级指标,分解为建设情况、运营管理情况、满足学校核心诉求、满足行业企业核心诉求、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满意度7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分解为42个三级指标,针对每个三级指标均给出了评价要点。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型组织。从战略需要、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变固有人才培养范式三个方面探讨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针对产业学院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不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等一系列问题,应从明确目标、规范标准、完善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找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之有效的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产业学院建设是提高“双高计划”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需要。针对产业学院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明晰了产业学院的内涵与组织特征,并从健全政策法规、明确各方产权、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加快保障机制建设、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等方面,对“双高计划”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产业学院改革试点作为高校局部深度转型发展与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有机结合的先行先试做法,在探索与实践中,要树立正确的改革试点理念,科学谋划建设样态和发展路径,选择合适的产业学院改革试点模式,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提高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产业学院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本文分析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诸目标之间的层级关系,梳理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根据;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高校、企业及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发现现代产业学院虽是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但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却不等于高校和企业两者利益相关者的并集。基于对现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以“双高”背景下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基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围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来进行。其四层级整体设计与全新组织架构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室,其组织设计为“产业+”“行业+”“智库+”“课程、项目、双创+”模式。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学院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校企联动机制和政校行企发展共同体,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由多元主体构成,是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产业学院的组建应当遵循产业逻辑和教育逻辑,在组建时应避免将产业学院变通为职业院校二级学院或企业学院,也要避免教育规律屈从企业利益或者以企业文化代替学校文化。不断优化产业学院组建,需要将产业学院建立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化专业群已经建成和高水平政校行企合作的基础上,需要强化组织、资源、机制等全方位的保障,实现政校行企多元主体的共建共管共享共治。  相似文献   

19.
邓志新 《职业技术》2018,(11):34-38
行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途径。行业学院是沟通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两大主体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学院不但可以构筑学校和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学校提供优质企业资源,还可以深入产教融合,参与人才培养。本文以跨境电商行业学院的构建为例,阐述了充分发挥行业学院的指导作用,将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落实深化产教融合和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合作共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但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产教融合不够全面深入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不够等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力求破解现存困境,通过构建“双元主体,五维融通,七个共同”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爱专业敬职业、懂技术会实践、有自信敢担当”的数字工匠,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作出了可借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