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它的声调随说话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句子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助词。它不同于一般的助词,单用在句子开头,是叹词,应该读本音“a”,但是它的声调是根据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啊”在句的末尾,用来表示语气,由于受到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读音往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的虚词中助词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一般有两种用法,即列举与复数.助词的作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表达动作的状态,现实语气和构成各种结构,是表达的重要手段.“等”字是结构助词,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多出现在文言文中.  相似文献   

4.
祁东县东区话里有一个"格",基本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可以作结构助词、时制助词,并在句尾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5.
近代白话文献中的句末語氣助词"在裹"源自表方所意羲的"在裹"."在裹"从方所范畴演变到语气范畴,语法化路径是:句末处所结构>时态助词>语气助词,所关涉的意义跨越空间、时态、语气三大范畴,其方所意义、功能不断泛化与句法位置、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凡语句中,表示各种语气、不能独立成句(与叹词有了区分)的词是语气词。语气词在汉语中属于虚词的范畴,人们习惯上把它归入助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将语气词从助词中分出来,他说:“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末了,表示语气。”这是他根据现代汉语的实际用例得出的结论,但在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中所用的语气词则与此不同。例如:  相似文献   

7.
“何”,在古汉语中通常作疑问代词,代人或事物。有时也用于指示代词中的虚指。它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常在表示语气的各种句式中出现。这个词非常活跃,能够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数词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助词结合而使句子有疑问、反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其中表示疑问是基本的,其它是疑问语气变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镇坪八仙方言的"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9.
汉语里的“啊”在口语中的使用率很高,而且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意义,当然在维语当中也有相应的语气和意义。它带什么样的语气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句子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看作是都是同一个意思,而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和意义。把它用维语表达时要更加注意句子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语气,使用适当的语气词或词缀。  相似文献   

10.
陕西洋县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语气助词 "ga[ka]", 与ha[ha]、xia[cia]并存使用,它是中古音的保存;ga[ka]作为语气词,主要表达祈使语气,还可以用在表陈述、疑问、感叹、虚拟等语气的句子中,以强化语气,还可以表示停顿.  相似文献   

11.
先请读者朋友看几个带问号的句子,并思考一下句中的问号为什么使用的不对。①你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错了?②指出下列句子哪些用了比喻的修辞?哪些用了排比的修辞?③他工作成绩突出,短短一年就有好几项发明呢?从书面形式看,例①例②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例⑧出现了经常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呢”,那么,是不是一个句子出现了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助词就要使用问号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问号只有在句子表示疑问语气时才能使用,而疑问语气并不一定非要使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的句子并不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子。上例中虽然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但就整个句子而言它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①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相似文献   

12.
"所一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用作助词时, "所"有两种用法:一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是作语气助词,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的"字短语之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语气助词和语气词是虚词系统中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两个词类,它们的分立,对更好地理顺助词与语气词的关系和解决虚词的下位分类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
周丽玫 《考试周刊》2008,(12):75-77
日语中,自动词大量使用在「N を V」结构中,并且由于r「ヲ格」助词的使用,很多时候能够传达出说话者的某种感情色彩和情绪.本文拟对「N を V(自动词)」结构的用法作一个归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其它格助词对比,对句子中由于「ヲ格」助词的使用而带上的某种感情色彩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S)ε44]和唦2[(S)ε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单就词语本身意义而言,虚词确实不如实词来得"实在",但若放到具体语境中,一个用得巧妙的虚词,其意蕴之丰富,恐怕也要令再出色的实词逊色三分.如"其"这个虚词,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作副词,赋予句子某种特殊的语气,同时表达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感情.我们不妨借助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几篇文章,分析一下古人是如何巧用"其"这个虚词的.  相似文献   

17.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了”是助词,在汉语中它常附着于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语气。《火烧云》一文中,“了”竟出现了22处之多,给课文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9.
助词是汉语的一个特殊词类,特别在古代汉语中,助词更是屡见不鲜.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语气,延长音节,可以使单音词双音化,也可以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起断句的作用.助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类别,因此,它历来受到经生、小学家、语法学家的重视.有关助词的论述和著作,数量也很可观,但未尽让人满意.古人又常常把助词与虚词混为一谈,以致难以对助词作全面的描述、说明.本文力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汉语助词的类别、功能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带动态助词"过",但是有些又可以带,只是比较少而已.我们从意义方面着手,结合句法,语用等方面,运用观察法与"假设-求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把"字句中动词带动态助词"过"的前提条件是动词后要出现语义指向宾语的补语.在此前提下,不同情况带"过"的合理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语出现与否:出现>不出现;语气:表示遍指的否定句或疑问句>否定句或疑问句>肯定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