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里,"月亮"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李白与苏轼诗词中运用月亮意象的相似点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经历、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月亮意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中月亮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李白、苏轼等诗(词)人笔下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的比较.以及特定主题中的月亮意象等,是研究者关注的几大重点。对这一专题学术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月意象在李白、苏轼二人笔下是个十分突出的意象类群,二人笔下的月意象在审美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审美境界方面,李白和苏轼笔下的月意象,一个清逸仙境,一个清空禅境;审美功能方面,李白主要是壮大自我之情怀,苏轼主要是透悟历史与人生;审美特性方面,李白笔下的月意象集中体现为情重于思和超凌现实,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则集中体现为思重于情和出入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李白和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和英国现代的文学巨匠都通过各自的"月亮"表现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本文将就这一意象的不同内涵及造成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展开分析,以揭示作家主体性格与作品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中,写月的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描写,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李白文化心理。李白诗歌月亮意象反映了李白对自我的高度肯定、超脱凡俗的理想追求和他的赤子真诚。李白将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及女性比作尊贵华美的天上月,与之交流、相知;李白虽然大半生都在四处奔波,却以诗歌的方式构筑了一个依然超脱凡俗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里,明月占据了相当重要位置;在李白心中,故乡和朋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格外珍视,诗人也用月亮意象表达他对故乡的真诚眷念、对朋友的真诚思念。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月亮     
苏轼一生对月亮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喜用月作意象。其笔下的明月浸透了独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顿悟和喟叹,寄托着高洁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张君香 《生活教育》2012,(14):58-60
"月亮"在李白的诗歌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李白把他对月亮的真切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绪、愿望有机统一,融入了诗歌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的一生与明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在李白的诗中,明月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是李白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苏轼和李白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基本艺术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歌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在苏轼的诗词作品里,有不少地方受到李白的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轼与李白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则多主观激情;苏轼诗歌在句式上比李白更散体化。就人物性格言,苏轼在身处逆境时比李白更为豁达、开朗。  相似文献   

9.
顾散原 《考试周刊》2009,(12):25-26
在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极为丰富。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月亮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月亮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是诗人乡思的寄托,是纯洁友谊的体现。是离愁别恨的情丝,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感叹,也是诗人失意孤寂时的伴侣。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诗人与月融合同构.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自《诗经》始历史上不少诗人便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思贤衷肠;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情怀;苏轼“明月儿时有,把酒问清天”的放旷胸襟;李清照“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闲愁……无处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月亮意象负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淌在墨客骚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大体蕴涵如下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天姥吟》,从时间逻辑性和象征意义两方面,分析出作品中"月亮"这一文学意象所包含的浪漫主意特点,由此希望可以更好理解掌握我国古典中文学浪漫主义成功产生的一些实际有效的手法。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写月的圣手,其诗作中有月亮意象的作品达336例,涉月诗更是高达400首之多,对后来的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白现存诗歌中,200多首写月意象。这些咏月诗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之情,还使月亮被赋予了深层次和多角度的精神内涵。首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固有情结;其次,赋予月亮孤寒高远的精神品格,同时用这种精神品格象征自己;再次,借咏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思之情;最后,月亮还是李白的情感归宿,寄托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无尽思索。  相似文献   

14.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15.
唐宋文坛浩瀚璀璨的天空曾经出现过两位才气纵横的文学巨星———李白和苏轼,他们以天才的创作给传统意象注入了新的内涵,成就了中国文学最瑰丽的华章,同时也进入了中国人最深层的内心世界。对李、苏二人喜用的意象,如“月”和“酒”,古今多有阐释且见仁见智,笔者拟从比较的角度,谈谈李白和苏轼在这两种意象使用上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李白和苏轼都是沐浴着巴风蜀雨成长的天才文豪,艺术造诣臻于绝顶,千年之后仍少有人能望其项背。李白天纵奇才,是中国唯一的“诗仙”;苏轼少年驰誉,无论是诗词文赋还是绘画书法,在当时均为一流名家。对李、苏…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对月亮情有独钟,从古至今,咏月的名篇佳句灿若星辰,亘古不绝。在这些璀璨的咏月诗作中,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句有许多,而在这些美妙的咏月诗句里,李白、苏轼的月亮情结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王彩霞 《快乐阅读》2011,(15):124-125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  相似文献   

18.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关于创作和鉴赏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诗歌中美好的意象具有极强的抒情性与象征性.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通过月亮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对"明月"赋予了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