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设立体育传统项目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促进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回顾分析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设意见,对转变观念,宏观调控,推进全省体育传统学校建设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课余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身心能力,为从事专项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打基础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实践证  相似文献   

3.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我国现行学校课余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学校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保证。要促进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中学课余训练水平长期稳定发展,一支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4.
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的思考臧超美从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政府直接办体育的运行机制。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是我国一种基本的体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体制的改革,因此,它是体育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研》2003,24(3):76-76
一、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截止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体育传统校已发展到2.5万余所,学生运动员达60余万人。实践证明,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进步、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形成了青少年体育的“品牌”  20多年前原国家体委和教育部把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运动水平的突破点选择在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创立到发展,队伍逐年扩大,水平逐渐提高,在我国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于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较突出的学校给予一定的肯定,授予体育传统学校的称号。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对体育传统学校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开展及一系列制度建设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学生的选材到训练及一系队伍建设进行解释说明,并详细说明传统体育学校在校队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我国传统体育学校的各种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靠。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相如 《体育科学》2006,26(6):16-27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规模、项目布局、为“奥运增光计划”的贡献、学校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体育场地设施、运动员输送等基本状况和特征,研究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佛山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 1998~2 0 0 1年佛山市 33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涉及到传统项目学校的学校基础工作、传统项目工作条件、工作状况、工作成效、竞赛制度等方面。旨在探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现状 ,为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 ,促进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于长菊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91-92,104
以陕西省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数量、项目设置及场地设施情况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运动项目涉及面较狭窄,体育场馆设施欠缺,学校分布不均衡.认为加大投资力度、合理规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提高体育师资力量和尝试社会和学校联办的模式是解决体育传统学校目前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分析,发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管理体制、训练情况、人才的输送以及竞赛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本身的研究也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1.
1.在体制方面,将采用民办官助,体育自治国家体育总局“简政放权,改变职能”,在竞技体育方面表现为“稳住一头,网开一面”,这是指对少数奥运会优势项目实行集中管理,多数运动项目可放到省、市或运动项目协会,其中有的项目可放到厂矿企业和学校。这说明竞技体育将采取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相结合的体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体制。在社会体育方面,由于涉及到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群众、服务的途径直接深入到基层,企事业单位与民众团体的功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民办官助、体育自治将是社会体育运行的主要方式,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12.
前言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是我国现行得到肯定的业余训练体制,自确立以来为我国各级优秀运动队和体育学院系输送了大批的后备人才,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的业余训练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任何体制的建立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为能使该体制更加完善,适应“学校具有培养体育人才任务和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开封市部分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分析目前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的现状,提出我们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使该体制更完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  相似文献   

13.
优秀运动员的成才.是长期培养,基础积累,系统训练.逐渐提高的一个过程。过去几十年.上海贯彻执行“三级训练网”的业余训练体制,培养了许多优秀运动员,上海各项目运动队全国比赛基本名列前茅。然而,从90年代初开始,上海市区、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逐渐萎缩,取而代之是各级各类,各种营运模式的单项运动学校,使原来培养输送和管理有序的训练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针对其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目、合理调整布局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都在加强、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对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还要保证足够的体育训练,是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好的教育形式,但是现如今中学在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对民族传统体育部分项目在我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对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并希望我国文化瑰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继承并发扬。  相似文献   

17.
《少年体育训练》2014,(4):138-140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个传统项目分别是:游泳、排球、田径、篮球.学校有完备的传统校训练、管理制度,并将传统项目工作计划列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工作计划,每年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进行考评和奖励.  相似文献   

18.
《少年体育训练》2014,(1):144-144
<正>2014年1月16日~22日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专项体育师资培训班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培训班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以及《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三年计划(2013--2015年)》的要求,增强开发青少年儿童专项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断,同时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训练能力和水平。本次培训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  相似文献   

19.
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和训练改革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迈进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今后能否更上一层楼,关键取决于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培养的渠道主要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只有在管理和训练上进行改革,中国的体育事业才会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探求梅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是比较迫切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管理体制、训练情况、场地设施和经费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