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正手而言,反手拉球在动作上更显固定一些。因为它的动作幅度偏小,尤其是腰部的转动没有正手拉球时那么大,所以反手抢拉更注重爆发力的释放。在发球后衔接反手进攻,要能够在重心还原后使两脚稳稳地蹬住地,这样可以为发力击球提供足够的支撑。击球时可以根据对方来球的具体情况选择拉加转弧圈球还是前冲弧圈球。前者更注重摩擦,要制造足够的旋转;后者则需要向前发力更多一些,保证球的“冲”劲。  相似文献   

3.
李玉 《体育教学》2013,33(5):67
一、坐在小体操垫上的推球练习方法:面对投掷方向坐于体操垫上,上体保持正直,成预备姿势。练习时上体向右后方引,使腰背肌肉扭紧,上体略向右侧倾斜(形成超越器械),左手置于额头上方,腰腹发力,右肩肘爆发式向前将球推出,左手臂向前再向后引摆并制动。二、双腿跪撑的推球练习方法:面对投掷方向双腿跪在体操垫上,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向右后引,重心放于右腿上;腰腹发力,右髋积极前移重心转移至左腿上,同时左腿支撑将上体撑起,右肩  相似文献   

4.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86-87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7):82-83
在进行摆速练习时,大拇指和食指要注重调整,负责正反手位的转换拍形。在正手位时,拇指要压得多一些;转到反手位时,食指要能够抠住球板。同时,中指和无名指要能够顶住球板背面,以便于固定好拍形,适于每板发力。此外,在打摆速时,要利用腰部辅助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的转换。在连续过程中,不能把重心固定在一条腿上,这样转换起来的速度和节奏就会更流畅。  相似文献   

7.
正手突击下旋球是正胶打法的特色技术,正胶不像反胶那么容易挂住球,要想保证命中率,击球点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侧身突击的时候,身体重心要尽可能下沉,腰部带动上半身让开足够的发力空间,保证击球点处于胸前,这是手上感觉最佳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运用两块瑞士产 KISTLER 三维测力台对10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拉弧圈球技术过程中地面对人体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进行测试.用两种发力方式拉弧圈球,一为用最大力量,二为中等力量.从垂直、水平、前后3个方向对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左右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两种技术动作之间左右脚支反力的最大力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1)完成轻拉和重拉时,垂直方向上的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最大.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支反力较小;身体重心的移动影响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2)发力拉弧圈球时,更要注重增加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蹬地力和重心移动幅度.  相似文献   

9.
专家信箱     
用不上腰部的力量问:我采用西方式握拍,正手击球时配合完全开放式步法,双脚站位平行底线,但是感觉丝毫用不上腰部的力量。请专家给我一些指点。(绵阳邓祥利)答:相对于传统的东方式握拍、关闭式站位而言,其实西方式握拍,开放式站位的正手击球更多地强调了腰部力量的运用,以利用腰部的扭转来发力(而前者的发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身体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前臂和重心的作用 这项技术一般是在相对被动的局面中,运动员想要给球增加质量时使用,特别是在反撕弧圈球的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手腕不能充分引开和外展,所以需要通过前臂和重心的帮助去发力。而反撕的球点都比较靠前,前臂也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延伸发力动作,所以通过重心起伏和改变前臂的发力方向也可以达以增加击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乒乓球直拍快攻打法的前途问题,提出发展与提高的几点建议:1、倡导反手反面攻球;2、以大臂和腰部发力为主,增强反手的攻击力;3、调整球拍型状和重心;4、扩大步法移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乒乓球直拍快攻打法的前途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与提高的几点建议:1、倡导反手反面攻球;2、以大臂和腰部发力为主。增强反手的攻击力;3、调整球拍型状和重心;4、扩大步法移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大家对正手弧圈球技术并不陌生,这项技术的威力强劲,具有超强的攻击力。我们在运用弧圈球技术时,必须要根据来球的情况采取变化,不能贸然发力。我们青说弧圈球的稳定性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拉球时通过摩擦制造弧线,可以在不同的击球点通过改变摩擦球的部伯和发力方向调节弧线。  相似文献   

14.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6-57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站在侧身位,身体重心前倾,随时准备全台抢拉(图1-2)。当判断出萨姆索诺夫发的是短球时,瓦尔德内尔马上放低重心,右脚跨上前一步,用反手晃搓到萨姆索诺夫的正手大角度(图3-6)。要点:瓦尔德内尔搓球时,两脚分得较开,身体重心放低,触球时重心几乎全部放在右脚,身体和肘关节贴近台面,击球瞬间身体稍稍向左侧,手腕发力将球送到对方的正手大角。 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都属于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尽管萨姆索诺夫的球发得很短,抑制了对方的接发球抢拉,迫使瓦尔德内尔只能用反  相似文献   

15.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2,(10):94-95
当对方发球或者搓球到己方的正手位小三角出台时,马龙采取了正手慢拉的回接方式。由于对方的出球角度很大,所以这板球一定要有充分的脚下移动为基础。重心调整到位后要压在自己的右脚上,引拍时肩部下沉,前臂要通过充分的下摆给球和球拍之间尽量拉大工作距离。击球时要选在来球的下降期,支撑脚要踩住地,手臂发力集中才能使球产生足够的旋转。出球线路越短,质量越高,往往更能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16.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6):114-121
左脚用力蹬地,膝盖随腰部转动,右手开始向后引拍 正手拉球时,左脚的前脚掌一定要用力蹬地,使身体重心稳定:膝盖随着腰部向内转动的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引拍(图A1-A3)。这样在引拍的过程中可以使重心很自然地放到右腿上,为击球时的重心交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手合一的感觉。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19.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90-91
正手逆旋转发球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发球,此发球分两种,一种主要依托腕部发力,靠制造不同性质的强烈旋转伺机抢攻;一种以小臂和腰部发力为主,球的旋转不是很强,但球性平稳,很容易控制落点。图中王皓使用的是第二种。图 A1-A5王皓在反手位发逆旋转球至对方中路偏正手,弧线低平,勉强出台,对方难以发力,只得将球挂起来。大球时代反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反攻,它已经糅入到前三板进攻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