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而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解读武术意象的美学特质。出于武术先人对物象的细致观察,根据自身对象形的抽象概括,使我们感受到了武术的"境象"。武术讲究一种形式美、运动美和自然景观相互统一的完美和谐的共融。习者通过一种观察外物而达到自己"感悟",亦让心与物产生感应交流,再充分表现出一种"意境",从而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浓郁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吴强 《体育师友》2006,(4):42-42
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套路的技击美,是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同时也从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而武术套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动作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武术运动的神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武术运动的神韵美,从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神韵美是武术运动的精髓和最高境界。它不仅丰富和充实了美学中“神韵”概念的内涵,并已形成特有的东方古典美的神韵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哲学思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审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质和民族体育价值品级的文化使命。武术审美教育应立足于武术审美文化理论,涵盖武术技艺、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内涵。通过武术教学、影视、竞技等路径渗透武术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艺术素养以及对武术之美的鉴赏力、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8,(5):28-29
研究武术美学,首先得认识什么是武术美学。因为武术是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运动形式,因此,武术美学就是由武术运动中,形态和意识所产生的美与审美的统称。它是武术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指导习武者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又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情趣。武术美学包括意识美和形态美两部分,又包括欣赏和被欣赏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运动“高难度”之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难度”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美学范畴,它是武术套路运动质与量的统一。“高、难、新、美”是竞技武术特有的美学概念,是武术套路审美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试从竞技武术套路的“武德美、形体美、布局结构美、指定动作的高难美、器械与服饰美、音乐与动作和谐美”的视角,来诠释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并对其构成武术套路运动整体美的法则进行详细阐述。旨为今后武术文化的传承、对武术训练的科学发展、把握武术的本质和特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审美特性的根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离不开“气”气是宇宙万物之所以为美的总根源,也是武术美的本源。人的生命根基是气,而气分阴阳。武术中阴阳二气的运化是丰富多样的。但其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阳刚美,阴柔美,节奏美,神形和谐美。武术所具有的这些基本审美特征是符合“耗散结构”学说所揭示的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特征。人们通过观赏武术的运动形式,能观照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形式,从而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张春青  罗长义 《武当》2011,(11):33-34
武术美学就是由武术运动中形态和意识所产生的美与审美的统称,它是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美学包括意识美和形态美两部分,又包括欣赏和被欣赏两个层面。内家武术美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缩影,是中华文化重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寓美学理论于运动实践过程中。文章主要探讨了武术套路"形美"、"意美""、德美"的美学特征,以及武术套路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审美方式产生的文化渊源进行探索,并从追求与自然、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美、追求与社会的和谐美、追求人与人之间"中和适度"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武术的审美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为当前武术审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视觉文化时代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客观因素有演练的真实性和完美的形式;主观因素有观者的修养、情感、功利性、审美观及武术知识和运动体验等。并提出只有主、客体在审美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交感整合出真与美、情与理的意境之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理论移植、专家访谈、影像解析等方法,从数学中蕴藏的美学视角,管窥它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契合美学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几何形式美的规律与结构法则.从数学多种思维方式来审视武术动作的空间美、距离美、对立美以及蕴涵的精神美等美学思想,运用数学几何形式中“四元体”、“五角形”与“完形压强”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来解析武术审美法则.研究表明:数学思维打破了传统美学思维方式,开阔了人们对武术的审美视野,开拓了武术多维而又新奇的审美空间;数学美应是衡量武术运动之美的一把“标尺”;深层阐明了武术运动轨迹、对立统一、均衡协调、互为转化的内涵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武术运动在世界上独具风采,不仅具有军事价值、健身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使人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美的教育;武术之美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姿势、劲力、节奏、传神、结构等要素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内容,武术的形式美、意境美、劲力美、技击美都是通过它们来实现和表现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武术运动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的形式美是审美客体在演练武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美,它以直观、感性的方式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使主体产生直觉形象——美感。本通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归纳法,从武术运动形式的分类、特点着手,阐述武术运动的形式美,以期给审美主体(观众)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武术教学具有育美之独特功能的角度,揭示出武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建构审美,心理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美、表现美,以及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散打运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内涵,并把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要素归纳为:武术散打的崇高美、悬念美、意志美、节奏美。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情趣是多元化的元素组合,文章从关学的角度,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和谐美、气韵关、意境关的探讨,指出竞技武术套路审美情趣反映在美学上是整体艺术观的和谐、气韵和意境之关。  相似文献   

20.
武术运动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湘英 《体育科技》2005,26(2):18-19
从审美视角,探讨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对武术运动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运动审美特征产生的根源。通过对武术运动特征和审美意识起源、发展等的分析研究,为武术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对构建武术美学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