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问题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4年减产,而且2003年降到4.3亿吨以下,使得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孟银 《科教文汇》2011,(6):123-124
人口的激增,迫切需要解决粮食问题,传统的三大主粮难以为继,把目光瞄准马铃薯,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未来粮食中国需要马铃薯,世界更需要马铃薯。马铃薯种植范围广,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均衡,是解决未来人类缺粮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到2008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52年的288公斤提高到了399公斤,中国创造了以世界不到10%耕地养活22%人口的奇迹。尽管如此,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人必须时刻面对的重大挑战,这种挑战遍及粮食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王雅鹏我国是拥有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来国内学者按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粮食可以再增产1000亿斤,实现年产1万亿斤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的短缺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与发展》1996,(1):24-27
一、粮食短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全球粮食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粮食是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很不稳定。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耕作条件正在恶化,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造成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短期还难以看到扭转这种局面的前景。进入9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真实情况是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资源消耗透支接近极限。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2.3亿吨,纵使中国将这些粮食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我国粮食需求的45%。201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约为3700万吨,已占当时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6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一大粮食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有专家估计,到2010年要避免发展中国家的大饥荒,必须使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一倍。在中国,只从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到2030年需进口粮食2亿吨,这相当于世界上目前的粮食出口量。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对中国粮食危机的提法有夸大之词,但似乎是在敲警钟。我们应看到,第一,中国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4的人口。从1949年到1990年,人口翻了一番,而粮食产量却增加到原来的4倍,应该说,这个成就是人类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作为一个粮食主产区,伴随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以及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湖北省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变化以及人均粮食拥有量,确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的粮食储备率和时粮食需求波动指数.由此保证湖北省粮食供应链中粮食物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