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最佳三跳比例"的理论思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理的三跳比例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三跳比例的演变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最佳三跳比例”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在今天看来,怎样的三跳比例才是最佳的呢?作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最佳三跳比例”问题进行了思辩,旨在从运动素质与技术的交互影响关系出发,为个人“最佳三跳比例”的确立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利于“个体化”训练思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更好贯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关英楠的9个专项素质与运动成绩的主次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关英楠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了关英楠的成绩的专项素质训练模型,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振新 《体育科学》2002,22(6):79-80
依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跳远项目中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男子跳远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射击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比赛结果在于毫厘之差,为了提高气枪项目运动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射击运动员、感知觉、运动心理、探讨科学训练方法,在多年训练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安排"夜训"来提高运动员专项感知觉能力,专项素质、竞技心理,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柔韧素质与田径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韧素质是人体机能五大素质之一,是各项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素质.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和运动成绩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角度来阐述柔韧素质与田径运动的关系及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与素质训练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映射能力,提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需要事先确定数学模型的缺点,更为准确地映射出运动员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精确地预测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育测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分析,对我国48~56kg级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结构加以研究.正确分析散打专项运动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期为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最终为提高我国散打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8.
"合板"是指在跳板跳水时,运动员从走板到起跳过程中每一个动作与跳板自身震动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合板"必须建立在运动员的"走板一起跳"动作与板运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 通过动作节奏与跳板振动频率的高度一致,使运动员最充分地利用跳板挠曲产生的弹性势能,获得高的起跳高度和快的旋转速度。"合板"是决定跳板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跳板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将跳板进行单行约束简化, 运用静态负重测试手段对跳板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人一板"模拟模型。该模型在给定运动规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智力能力"影响运动成绩途径的分析,揭示了"智力能力"与运动成绩提高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阐明优秀速滑运动员加强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凝聚智力内力,是促进自我科学意识与训练、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世界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运动技术与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构建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与运动成绩间最优模型。方法: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项目所有参赛的24对(共计4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运动员基本情况、运动技术与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法构建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与运动成绩间最优模型。结果:(1)基本技术因子、主动得分因子、基本条件因子和体型因子分别占世界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运动技术构成比例的49.9%,13.8%,12.7%和11.3%。(2)对三个回归模型和模型偏回归系数进行检验,发现因子得分3和因子得分4不能被引入模型。结论:(1)世界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运动技术构成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因子和主动得分因子。(2)综合实力(因子得分)与运动成绩间的最优回归模型应以因子得分1和因子得分2为自变量,奥运名次为因变量来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邹学芝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46-47,53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及动力学测试法,对跳深跳远离台动作对落地动作的影响做了生物力学的分析。研究显示:跳深跳远第二高度第三坡度落地有最小的水平制动力和最大的垂直支撑反作用力,适宜进行落地积极缓冲和落地瞬间的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一跳起跳的起跳角与第一跳落地水平制动力成负相关,可以通过增大起跳角来减小水平制动力;垂直速度、腾起角与第一跳落地垂直支撑反作用力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根据训练目的适当增大或减小第一跳起跳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可以获得相应的落地乖盲支撑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跳远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跳远项目速度训练和弹跳力训练的特点,列出了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并提出如何更好、更艺术地把发展速度和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阶段跳远运动现状,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助跑速度、节奏、速度利用率以及起跳过程中的着地、缓冲、蹬伸、重心移动的扇面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多数人谈及跳类技术首先想到便是跳高技术。诚然,跳高技术包含于跳类技术之中,但是,跳类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不仅如此。跳类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跳高技术和跳远技术,而跳远又可以细分为:三级跳、急行跳、立定跳三大类。很多中学生通常认为立定跳远技术不容易掌握,在起跳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起跳完成后高度和远度都达不到理想的现象,致使很多学生在体育考试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笔者通过对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跳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跳高和跳远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2项目之间存在密切的裙带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实验法,对国家队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方耀庆的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以明确其技术特征,并进一步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与成绩。研究结果表明:第1跳在跑跳结合的环节上避免了伸腿够板的动作形式;第2、3跳入跳角随即减小、扇面角依跳次的增加而逐步加大,符合三级跳远中跑跳结合、连续跳跃不同用力方式的运动学原理;其三跳的水平速度递减率呈平稳变化状态,是技术稳定性的标志。前2跳以较小的速度利用值获取了较大的跳跃距离,其技术特征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而第3跳离地瞬间形成身体的前倾姿态,导致了第3跳跳跃效果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信喜  马震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120-121
通过实验对比,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跳远教法进行探讨,发现采用"区域划分"法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跳远教学法,并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跳高、跳远之间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天德 《体育科学》2000,20(1):55-57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理论分析等方法,就跳高与跳远之间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项目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迁移的共同要素,且跳远对跳高的积极性迁移更为明显;同时也分析了两个项目之间在某些技术细节上存在差异而产生一定干扰;指出,运用迁移原理,加强跳远训练是提高跳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片解析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爱德华兹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李延熙的上板速度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蹬技术存在不足,第二跳距离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