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謇20世纪初的职业教育成功实践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弘扬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积极吸收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坚持开放办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较好地推动了学院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苏南通,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之称。本世纪初,南通的张謇即以“父实业,母教育”的观念为先导,创办“女红传习所”,首开国内现代职业教育之风。百年回眸,弹指一挥间。1995年,南通人以探索者的胆略和睿智,创业者的雄心和坚韧,对南通中等职业教育进行重大整合,在原有的南通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南通职高、南通虹桥一中、南通纺织技校的基础上组建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江苏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南通职教“主体”的南通中专,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续写南通职教的新篇章。一、以人的发展为本,优化职业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14至15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本刊特约记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期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会——"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在南通举行。江苏各市职教教研机构负责人一行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文化寻宝活动,追寻张謇足迹,现场体会张謇职教思想的当代传承,受益良多。集张謇职教思想的学术研究、思想宣传、文化建设、素质教育、遗产传习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叶字红 《广西教育》2007,(12A):26-27
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今天的南通地区保存着当年张謇创建的很多建筑遗址。本课以张謇为引线,结合其生平和创业时的建筑,用线描的方式表现这群建筑,构成集历史文化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美术综合课。  相似文献   

6.
以"职业人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建设职教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教校园文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与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开展以“职业人的教育”为核心理念的职教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通大学     
《江苏教育研究》2013,(6):F0002-F0002
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南通大学现己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9.
“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是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奋斗一生的根本宗旨、强大动力和高远境界。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从“张謇大生思想”的大爱、大志、大为三方面建构“1+N”育人课程,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思想去启迪思想,在主题式体验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一、更新观念,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我校始终坚持社会需求就是职教办学根本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职教特色,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以全面育人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根据市场设专业,按照岗位育人才,围绕主导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围绕岗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立足培养技能型、操作型一线劳动者.我们积极实行三个创新:一是办学思想创新,牢固树立面向社会,主动服务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我国博物馆已有百年历史,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张謇先生第一个提出“设苑为教育也”(即设立南通博物苑)的思想。他在清光绪三十一年的《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物馆议》中说:“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庶使莘莘学子,得有所观摩研究以辅益于学校。”时至今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与一百年前相比,其意义更加宽泛、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2.
杨槟榕 《江苏教育》2023,(39):95-96
<正>近年来,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秉持张謇先生“大生”教育思想,推行德育模式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开发双创课程,拓展德育维度张謇先生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强调“厚德载物”,将知识技能与个人品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基于此,学校开发“投智未来”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教育各环节、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季震  秦玉清 《江苏高教》2002,(2):126-127
民国时期 ,江苏有一所地方大学 ,办学起步早 ,有个性 ,以过硬的教育质量享誉全国 ,解放后因为高校院系调整而不复存在———这就是张謇创建的南通大学。190 6年秋 ,张謇在南通师范附设农科 ,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不久 ,农科脱离师范独立发展 ,1912年改称南通乙种农校。同年 ,张謇  相似文献   

14.
<正>顾润生:请介绍一下“‘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基本内涵。帅宁华:“大生”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是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根本宗旨、强大动力和高远境界。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研究“张謇大生思想”在当下小学教育中的定位、活化、运用与发展。“张謇大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思想,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所从事的各项建设事业的本质特征是“和谐”。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构成张謇经营南通的根本志向;而谋求均衡、和谐、持久的发展则是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的核心理念。张謇所持的和谐发展观可概括为:(1)民本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出发点。(2)协调发展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基本方略。(3)整体社会发展观。这体现了其经营南通的社会理想。作为近代儒商的代表人物,张謇的精神世界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有西方近代文明的因子,但其中包括和谐思想在内的儒家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却是第一位的。这是释读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的关键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张謇建设地方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实践中汲取许多有用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宝国 《文教资料》2012,(21):148-149,15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近代教育家张謇研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对张謇教育思想与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很少研究。鉴于这种背景,本文将从张謇教育思想研究视角入手,探讨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结合南通实际,对张謇教育思想进行再实践,以此扩大南通对外文化交流范围、提升南通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謇的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的"首重道德,次则学术""教育以生计为先""知行并进"等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海门是张謇故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大力实施"弘謇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现代职业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个案分析,说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师的职教能力至关重要。文章提出高职教师具备职教能力的基本要求;探讨培养教师职教能力的一些做法;健全高职院校管理机制,推动提高教师职教能力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秉张謇教育思想开现代特教新路江苏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原名南通盲哑学校,系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6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自教的特殊教育学校。建校初期,学校以"造就盲哑,使具有普通之学问、实业之技能及日用操作之知识,俾能自立谋生".为宗旨,开设发音、凸字、国文、修身、园艺、藤工等课程。毕业生张遐龄、王振音等分赴台湾、苏州等地推  相似文献   

20.
记忆     
<正>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基于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认识,张謇身体力行,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等实业工厂,后又在大生企业里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此后数年,又由学校开办床单厂和织造工作室。一方面沿用纱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作为学徒操作生产。"厂中校、校中厂"是张謇率先提出并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图为初建时的大生纱厂厂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