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修伦 《报刊之友》2012,(12):78-79
在特殊历史时期,纪录片为政治所左右或主动围绕在意识形态的边缘。因此,学者们在研究时往往把纪录片的意识形态研究放到第一位或作为唯一的研究途径。然而,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纪录片仍然体现其特殊的艺术特质与民族文化传统。通过对中国“文革”期间纪录片研究,该时期的纪录片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尤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借鉴,镜头语言的“红色”符号性以及对故事片的拍摄手法的采用等体现了特有的“中国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纪录片构建的"想象的现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体现在某些重要历史/现实的消失中,因此在某些重大、特殊、敏感、边缘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大陆纪录片往往呈现一种"失语",而处在香港身份特殊的凤凰卫视恰恰在这一方面突破了主导意识形态的规制,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以<凤凰大视野>、<冷暖人生>等历史题材纪录片再度书写、建构人物/民族的历史,从而弥合了两岸三地华语观众之间历史意识的分歧,凝聚族群/国家的集体共识,强化了"现实从历史中来,并不断进入历史"的历史观,暗含了新世纪中国"和"与"同"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时代的表情档案,甚至是构成时代表情的一部分.记录重大事件、参与重大活动是中国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方式,从1950年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纪录片成为重要节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诗经>的"颂"一样,宏大叙事与庄严风格沉淀为一种独特的"颂体",这与它所承担的功能正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是世界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于1971-1975年间在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作品,作品长达763分钟,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后世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除此之外,作品拍摄的"真实性"也在纪录片界引起广泛争议。而回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了伊文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摄这部《愚公移山》。本文将从伊文思个人的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时代发展下技术进步引起的拍摄观念革新和伊文思同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三个方面分析《愚公移山》的拍摄动因。  相似文献   

5.
阈限阶段是处于分离仪式和结合仪式之间的一个过渡的、中间的阶段。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是国家体制与媒介体制、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媒体组织的限定、从业者个人意识形态倾向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天津科教频道《中国人》栏目为研究案例,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生产场域中创作者意志、内部制度与外部政策、市场的博弈。在政治和商业逻辑的侵蚀下,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场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场或政治场,电视纪录片人存在于"纪录片人"与"电视人"之间的阈限空间内,并在各种政治、商业的张力中进行纪录片生产。  相似文献   

6.
话语:审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全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勇 《传媒》2009,(2):70-71
纪录片话语,是一种言说方式,它通过纪录片表现出来,背后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力量,纪录片话语对社会起着着建构作用,并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特殊,还在于当时对艺术认识上的特殊.本文拟对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爱情电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概述,期望能找出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电影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国电影史做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2014年,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势必会深刻影响着中国纪录片的具体走向,继而引起中国纪录片整体格局的改变。纪录片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使之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而民众对于纪录片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直接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因此对2014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莉莉 《现代传播》2004,(4):131-133
任何一种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文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本的存在价值。就军事纪录片而言 ,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构建与受众审美心理的满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社会意识与受众的审美有着不同的含义 ,能否正确地把握住这种变迁是军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纵观中国军事纪录片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起源于战争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非常态下对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需要上的 ,当受众对这种文本形式的审美水平自觉提高后 ,军事纪录片才逐渐重视其第二个社会功能。以下 ,…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纪录片存在着三种主要话语,即代表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代表精英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伴随大众文化崛起的民间话语.官方话语以话语的单向强制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精英话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民间话语视角则体现在以大众消费性为表征.这三种话语及其主导下的电视纪录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整合中共同推动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风云60年》在2013年9月获得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对农宣传节目短片一等奖。笔者作为纪录片的主创,在故事设计上,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用富于表现力的影像语言进行讲述。不论是对历史断点的选取,还是对传承至今、始终如一的浙江农信精神的描述,都有准确充分的表达。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也充分运用表现元素,使这部文献纪录片更富于艺术质感。而数十位老人娓娓道来的历史口述为这段起伏跌宕而辉煌的历史提供了可信的证词。灵活运用纪实再现与艺术表现手段,成为这部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研究,并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4)》。课题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主持。本文为该报告的精华版。  相似文献   

13.
以新影厂和央视的抗战纪录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叙述的视角辨识其在不同时期开展抗战历史叙述时的主题、内容及风格的变化。研究发现,政经、史学观念和制播方式的变迁促使抗战纪录片历史叙述的内容和形式的改变,从而重构抗战历史的集体记忆。而新媒体时代抗战纪录片制作和传播呈现出的新特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视觉再现的方式赋权于社会民众参与到抗战历史的叙述、集体记忆和相关意识形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与记录真实的重要艺术样式,在记录真实生活,展现人间情感;记录历史,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不同的是中国各地在整体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纪录片《龙之江》属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片中利用黑龙江独有的地域特征、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历史情境的真实记录,通过对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反映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文明与中原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固守根基并增强自身影响力与感召力的重要艺术载体,以多种审美方式与艺术姿态持续书写着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寓言:在对古代历史题材的拣选抉择与价值重构中刻画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伟大历史心性,在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全面捕捉与凝想中不断追述新中国历史的起源神话,在对现实题材的叙事建构与乐观演绎中缔造世俗经典,从而体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与镜像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视纪录片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核心价值构建、社会道德观念认知、人文精神传扬、艺术审美塑造、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同时,我国的纪录片还在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起着独特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5):51-55
<正>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呈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录片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并辅以画外音、文字说明、图片等。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真实",它讲究通过独特视角"复原"历史世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形态的纪录片逐渐兴起,人们把这种全新形式的纪录片称为"网络纪录片"。这种纪录片通过对多种多样媒体技术的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在影视艺术中可以说是最老的形式或品种。对于纪录片的研究,也有长远的历史了。但是,对于中国电视界、电影界来说,探讨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的理论研究做得很不够,以致有不少摄制过许多纪录片的人,却自认为对“纪录片是什么”搞不太清楚;教育、理论界也有人甚至认为纪录片没有理论。鉴于此,我们摘编了国际、国内纪录片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论述。我们删繁就简,不妄加评判,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炳钦 《现代传播》2007,(3):137-138
纪录片是一门特殊的叙事艺术.其叙事特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门类,也与一般历史叙事明显有别.但另一方面,纪录片叙事在真实性上却颇似于历史叙事,而在视觉性上则又与电影、电视剧相同.不过历史叙事缺乏纪录片的视觉性,而影视剧叙事则没有纪录片那样对真实性的刻意遵循.也就是说,纪录片叙事是在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取为己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