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传统高校运动会的弊端,指出传统校运动会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阐述了高校运动会向体育文化节转轨的有效途径,总结我校举办体育文化节的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全国十所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进行调查访问,探讨了新形势下在大学校园举办体育文化节的意义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建议利用高校形成的体育文化氛围逐渐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以达到健身、键心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标和任务及管理与发展,并认为建立专项体育俱乐部以及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是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宁夏大学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大学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宁夏大学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组织管理、活动内容、设施等方面。校园体育文化节在项目设置上应灵活多变并要适应参与者的需求。体育文化节是校园内开展体育活动的新形式并受师生的喜爱,宁夏大学对举办体育文化节还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5.
林杨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106-107,118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指向下,学校体育文化节逐渐取代了运动会,这一名称的变化体现了学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出发点和宗旨,这一调整打破了运动会只为少数体育尖子开设的局面,为更多人参与其中创造了条件。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设置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要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的参与积极性。文章从当前学校体育文化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从两者的共需性角度出发,对其走进学校体育文化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参与运动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110-111,127
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指向下,学校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学校体育文化节逐渐取代了运动会,这一名称的变化体现了学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出发点和宗旨,这一调整打破了运动会只为少数体育尖子开设的局面,为更多人参与其中创造了条件,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设置是在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的,为了使内容设置更加完善,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的参与积极性。本文从当前学校体育文化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从两者的共需性角度出发,对其走进学校体育文化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文化节,调动更多人参与运动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红卫 《体育世界》2010,(7):103-104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针对新疆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现状,特别是针对身体基本活动素质;体育运动素质;保健与养生素质;自我锻炼身体素质;体育赏析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以体育文化节来提升体育素质的观点,并针对体育素质的现状提出了体育文化节的具体方案,以供兄弟院校开展体育文化节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快速发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年一届的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满足高校学生对高水平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实施高校体育文化活动整体策划愈显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等方法,以锦州市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在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成立渤海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大学生策划工作室,对渤海大学的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超前性筹谋和计划。从而有效推动锦州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学生对传统高校运动会的认识,以及学生对高校传统运动会改革的期望。结果发现:高校传统运动会存在竞赛体制陈旧、形式单一;竞赛项目单调,内容与教学脱节;参与学生覆盖面小;具有明显的时空局限性等问题。体育文化节具有5大创新:时间与空间的创新、项目设置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报名与参加办法创新和奖励方法创新。建议: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文化节是高校运动会的改革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应突出文化性、教育性、综合性、大众性、展示性、趣味性、竞争性和个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校园体育文化节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参与和认可程度,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创造良好学校体育氛围,对构建和谐校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得出: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扩大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涵盖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推动了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证等方法对巴国和巴族地域性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巴渝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主要内容有古代巴人军事体育和日常生活体育;主要表现形式有巫山原始体育文化、丰都鬼活动文化节等.建议:高校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应该肩负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要设立专门的研究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制定研究措施和保护条例,把部分项目引入高校课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拙上,阐述了体育文化节的意义及功能,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对体育文化节开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体育文化节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3.
李书泉  叶松  王岩 《体育世界》2014,(7):107-108
体育文化节无论是在高职院校,还是在其他院校都是展示学校体育工作,学生精神面貌,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学校体育文化节恰恰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校广大师生了解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兴趣、促进师生感情、提高意志品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最好的导体。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嫩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将嫩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传承发展下去,最好的途径就是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运动会上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与、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赛事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建议:高校应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创新嫩江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吸收自身的精华和借鉴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成果,寻找契合点整合创新,使嫩江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体育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群体对参加体育课和增强体育锻炼的集体忽视。高校体育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当代普通大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等级评价体系。文章通过研究,归纳出达标类项目、比赛名次类项目、比赛名次和达标类相结合类项目,共三类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的制定策略,构建出体育教学、课余锻炼、体育社团、体育文化节、结合校内已有赛事和创设新型赛事等多种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等具体保障措施,将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节-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近几年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淡化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新世纪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应走出原来田径锦标赛的竞赛模式,它应该有崭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有更灵活、有效、开放的形式和更易于实施的组织形式,有更充实、合理的项目和内容,让高校校内传统田径运动会变成集竞技与普及并存、健康与趣味结合、参与与提高相宜的趣味性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节.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19,(2):46-47
根据江苏省天一中学近几年校园体育文化节实践,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主题引领下的开幕式、多层次的设置活动内容、多样化的体育知识培训和实践、多角度的德育引领等课程思想体现和价值引领,试论多维度视角下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思路和作用,让其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快乐、展示体育与文化、展示个性与特长的节日。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节不仅是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校内体育赛事的主要组织形式,而且也逐渐并正在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交流、沟通、学习与业余生活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已经从单纯的体育竞赛发展演变成为校园中一幅独特靓丽的真实大学生生活画卷。然而,由于开展体育文化节涉及的项目多、人员广、时间长等特点,其组织、协调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节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及改革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就高等学校运动会的现状 ,对福建省 14所本科院校 15 40名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传统运动会筹划主体单一 ,参与目的功利性强 ,项目设置竞技化 ,参与对象精英化 ,文化层面狭窄 ,经费来源单一。体育文化节取代传统校运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大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主体性、人文性、时尚性等鲜明的时代征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校校运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领域内中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市体育局批准,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主办,体育博览杂志社和北京体盟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北京体育休闲文化节,于5月2日在金港国际汽车公园隆重开幕,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主席田长波、朝阳区体育局局长田巨清、体育博览杂志社副社长王春雨、北京青鸟健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镔等出席了开幕式。此次文化节由北京市国际投资促进会、朝阳区体育局、北京市信鸽协会、金港汽车公园、BTV—我爱我车等单位共同协办。参加此次文化节的机构,包括探路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雪恩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在内的50余家体育用品公司;烟湖国际康体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