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蚩尤和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后裔或臣属的关系。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的两次战争,而且后一次的战争是黄炎联合战败的蚩尤。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是因为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相似文献   

2.
<正>甲午中日战争辽东及辽阳南路之战从1894年10月24日日军对我鸭绿江防线发起进攻开始,至1895年3月9日清军在田庄台战败而结束,历时130多天。期间,掌管清廷军事,外交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推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但没能正确地贯彻这一方针,消极防御,坐守待敌,战术失策,指挥不力,最终导致中国战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饕餮     
雁渡寒潭 《高中生》2008,(15):30-32
一我出生的那日,天地一片血红。当时,黄帝蚩尤之战令生灵涂炭,鬼神同泣。蚩尤战败被俘,黄帝杀之,头颅落地,鲜血染红大地。蚩尤死不瞑目,恐怖面目被我母亲看到,母亲惊吓之中生下了我。  相似文献   

4.
定陶在秦代属于东郡,是济水以南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08年7月,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与楚将项梁在定陶及附近地区展开激烈征战,最终章邯击杀项梁,歼灭楚地义军主力。定陶之战楚军的战败,直接改变了当时反秦起义的格局,项梁的战死,导致了项氏家族起兵的核心力量,以江东八千子弟为主的江东势力受到重创,并对楚国的政局变化与随后发生的巨鹿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宏观上考察,唐军与安史叛军的潼关、灵宝之战,恰处唐廷平叛进程(755—763年)中的转折点,不容漠视;认为潼关、灵宝战败,使唐廷丧失了平叛的绝好时机,平叛进程大大延长,兵火区域蔓延扩大  相似文献   

6.
吴、越是我国春秋时期地处东南的两个国度,密迩相邻,国界绵延至百余里。但它们不能和睦相处,而是相互攻战,成为世仇。在公元前496年,吴、越有榜李之战。这次战争,在吴、越历史上最为关键,吴王阖庐因伤致死,因而导致了前494年的夫椒之战,越军战败,保栖会稽,越王勾践臣于吴,卧薪尝胆,后来越王终雪会稽之耻,而把吴灭掉。探究吴、越的历史及其文化,就不能忽略这次战争,因史记简略,有必要做深一步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课文摘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一分论点)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假设敌论)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分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相似文献   

8.
前言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五日,时值战后三十周年。以战败为转机迫使日本在所有领域发生根本变化,其中完成最大变革的方面之一就是教育。明治以来,日本教育在数量上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在各发达国家也未见先例。但是,战前教育的基本方向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不言而喻导致战败的体制,也是专为此目的服务的。把战前那样的教育,战  相似文献   

9.
【原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此言得之。【分析】这是苏洵《六国论》的第二自然段,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秦以攻取之外……固不在战矣),以事实为根据,用秦以攻取之外所得的土地和诸侯各国战败之外而丧失的土地作对比,论证“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以及“诸侯之所亡,与战胜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这两  相似文献   

10.
甲午之败,割地赔款,丧师辱国,空前旷古。中国为何战败?且败得如此之惨?百余年来,国人不断进行探讨和反思,试图找到答案。笔者以为,探寻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主题,也是甲午战争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解州考略     
解州的来历有二:一是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战败被肢解,其地名为解;二是志书载,“解,始名渤 ,后去水为解”,以后说为是。“解”应读为hāi。  相似文献   

12.
晋国在文公手里实现了在中原称霸的愿望。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以弱胜强,一举战败了楚军。战后,在践土大会诸侯,周天子不得不承认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为中原的第二个霸主。从此,人们对晋国刮目相看。晋国在城濮之战中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为争霸中原而诉诸武力的战争。晋文公图霸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显的。《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  相似文献   

13.
<正> 滑铁卢之战不但决定了拿破仓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法国甚至欧洲的命运。滑铁卢的战败标志着拿破仑政治生命的彻底完结,“之后,各国的反革命都掌握了政权。从伦敦到那不勒斯,从里斯本到圣彼得堡,各国的内阁都由封建贵族统治着”。①拿破仑这位在军事上不可企及的大师和巨匠,素以辉煌的战争奇迹著称于世,可是在他的一生中最后的一场战争中却大败之输,一蹶不振。这就引起了人们对这次战役的特别关注。一百多年来,许多著名的学  相似文献   

14.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公元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沧海。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个塾师的家庭。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中进士后,见仕途污浊,乃弃官归里,主讲于台湾书院。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惧敌求和,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丘逢甲闻讯奋起抗议,并率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出  相似文献   

15.
垓下在安徽不在河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际一次著名战役。经此战后,项羽为刘邦彻底战败,最后乌江自刎而死。辨明垓下所在,对于确切了解此段历史和此次战争的前后经过,关系都很重要。历来传统的说法都以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固镇县东境,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范文澜同志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二册则认为“按当时军势形势,应以在鹿邑县境为是”。鹿邑地属河南,所以最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发  相似文献   

16.
《国语·吴语》对于吴国史事的记载不如《左传》丰富,也有较多的歧义,与《越语》所载亦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在黄池之会主盟者、夫椒之战发动者、越王勾践战败后如何遣使求和等问题上,这些歧义和不同体现得更加突出.近年问世的与吴国史有关的出土文献印证了《吴语》所载近乎历史的本真.《吴语》虽非典型的“语”体文,但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陆伟 《历史教学》2006,3(8):14-21
日本无条件投降决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导致其一再错过主动投降求和的主要原因,是一直对回避战败地位、逃避战后处罚和延续固有统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骄横狂妄的日本统治层也不得不朝着投降议和方向在运作.原子弹的袭击为日本提供了“天佑良机”它不只是给军部强硬派的继战意志带来毁灭性打击,扫清了最后障碍,而且转移了民众追究战败政治责任的视线,回避了国内革命运动兴起,并进而实现了对天皇形象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2,(1):83-90
南宋将领夏贵身起行伍,在与蒙(元)军多年交战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谋略。在军防上主张筑城结寨、人尽其才;在战略上贵谋先备、藏战于守,积极从事江河防御;在战术上长于机动应变与奇正之道。然而,晚宋军政不举、指挥体系叠床架屋、军官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夏贵军事才华的发挥,个人军事素养的不足与治军管理中的失误也是造成多次战败的重要因素。纵观夏贵崎岖戎马二十载,保宋于危疆,支撑半壁江山,不愧为一代“劳臣”。  相似文献   

19.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20.
杨家将古战场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考订与野外考察,证明杨家将经历的主要战役杨业抗辽雁门之战、朔州之战、杨延昭抗辽遂城一羊山之战、杨文广抗夏筚篥之战等著名古战场,主要在当今晋北、冀中地区,同时也旁涉陕北、陇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