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9,(4):F0002-F0002
2008年2月1日,新余电视台整合原有的《新余新闻》《家园》《关注》等新闻栏目,重新打造了一档时长40分钟的新闻板块类综合性栏目——《直播新余》。  相似文献   

2.
周平 《新闻知识》2000,(9):19-20
新闻素质的大检阅 2000年6月22日清晨6点30分左右,四川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段的长江上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当场造成17人死亡,131人失踪。当天晚上。这则消息通过媒体传播到全国以后,引起了国人震惊,在22日至23日两天的时间里,全国大批新闻单位相继派出记者奔赴合江采访。于是,小小的榕山镇,到处都可以看见记者活跃的身影。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天华宾馆,当天就宣告爆满,许多工作人员和司机只能睡在汽车上。几天来,随着合江沉船事件的不断深入报道,沉船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内幕正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魏振刚报道1998年12月23日,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软件开发质量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新世纪质量认证中心作为第三方认证单位,为联想集成颁发了认证证书。在此之前,联想电脑公司已于1996年通过了ISO90...  相似文献   

4.
为人为文皆楷模──深切怀念蒋元椿同志人民日报国际部今年4月23日,我们的老主任蒋元椿同志因病去世。蒋元椿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杰出的国际评论家和记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在频繁的行军、作战中,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军事报道任务,还写下了大批歌颂人民战...  相似文献   

5.
新民晚报有个名牌专版──《五色长廊》,以刊载长篇特稿为其特色。新千 年到来之际,恰逢《五色长廊》出版1000期。为此,今年1月21日至23对日,新民晚报召开“纪念《五色长廊》1000期暨特稿作品研讨会,对特稿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在林林总总的新闻样式中,特稿起着什么样的独特作用? 以撰写突发性事件报道、深度典型报道为主的特稿记者,应具备怎样的思想业务素质? 与一般的消息通讯不同,特稿写作经常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 在新千年中,特稿面对的新闻生存环境又有哪些新特点? 在媒体老总的眼中,特稿记者具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1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的人质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作为现场惟一的华文媒体记者,在枪林弹雨中为我们进行了现场直播,其置生死于不顾的勇气和对新闻工作的极大热情,让人感动。报道中,卢宇光凭借自身的经验,充分接近现场,用极富特色的声音和弥足珍贵的画面报道了新闻事实,传达了现场气氛。特别是9月3日下午的一段在战斗最前线的电话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报道:首次全国新闻期刊经验交流会于去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首都和各地三十八家新闻期刊的主编或编辑共四十四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6·22”空难,世人关注。在此次空难报道中,湖北日报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又主动作好报道准备,在征得领导同意后,于23日与24日推出了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消息《武航一客机在汉失事》、长篇通讯《空难无情人有情》和现场照片;通过湖北日报网络报,滚动发布了系列权威消息,受到广大受众和媒界同仁好评。当时,几乎各新闻网站主页上都可以看到:“湖北日报详细报道空难经过”字样。 这次空难报道,是对湖北日报社会反应能力的一次检阅,是对记者快速应变能力的一次测试,是对编辑部组织策划能力的一次考验。 一、各方信息汇向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香港回归开始,中国电视报道迈入重大事件现场直播的洪流中,记者不再是举话筒的人,而成为电视机前观众在新闻现场的眼睛、耳朵、鼻子。本文从近几年新闻突发大事件着手,从明确出镜记者的发轫和定位、面对新闻事件报道之前的一系列策划,到新闻现场呈现出镜报道的过程和技巧,阐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趋向,提出我国出镜记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余星茂 《声屏世界》2012,(12):67-68
电视记者每天都在采访,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一般说来,记者要比普通观众见识广些。这是记者采访新闻的优势,但同时也给记者报道新闻带有不利影响。有些记者认为一些新闻细节是常识,不值得、也没必要在报道中提及,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新闻实践》2013,(2):78-78
25万人 2013年1月7日《新闻记者》报道: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新闻采编人员共248101人,其中报纸、期刊记者105942人,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记者142159人。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记者140684人,女性记者为107417人,男女比例为57:43。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无产阶级的记者、通讯员,要有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善于抓新闻。五月间,全国戏剧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在六月二十四日发的报道中,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曹禺在开幕词中指出的为  相似文献   

13.
历时十天的苏共二十七大于3月6日结束,然而西方新闻机构的报道却没有就此停止。从大会召开前对会议进行预测起,这次报道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对于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西方新闻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参加大会的5,000名代表相比,采访会议的记者竞列出了近3,000人的阵容。西方新闻记者采用了多种新闻手段,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报纸体栽,报道苏共二十七大。据不完全统计:记者专访,评论员文章,观察家分析文章,“权威人士”的谈话,消息,专稿,背景材料,新闻照片,漫画……应有尽有。本文仅就西方新闻机构怎样组织这次报道和在报道中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作一些分析和介绍,以使我国读者对所述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写会议报道是记者感到头疼的事。因为会议报道千篇一律,形成套套,读者不爱看,而记者出席了会议又必须报道。这就给记者提出了改进会议报道的迫切课题,即跳出会议圈子,寻找新闻由头(亦称新闻眼),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篇。去年3月3日,我  相似文献   

15.
一、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要进行立体、全方位报道,尽可能把节目做满。深度报道是针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进行全方位展示,既分析因果关系又对其发展趋向作出预测,它不仅应当对具有轰动效应的突发事件作多侧面、多角度报道,而且报道所涉及到的时间、空间跨度可能很大。1993年10月23日夜晚,南京炼油厂内一座数十米高的储油罐突然燃起冲大大火,消防队员紧急赶往扑救。当晚十点钟,我们抢在晚新闻中播发了第一条消息。面对始终不见减弱的火势,接下来一组一组的记者轮流奔赴现场又发回报道,直至次日清晨。这天夜里每隔两小时一次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闻界面临各种新闻侵权诉讼,“新闻界的新闻”受到社会格外关注的今天,天条另类新闻引起了疲顿中的新闻工作者的莫大兴趣。 据红网报道:网报道:2001年9月20日,湖南衡阳日报社主任记者甘建华,以损害赔偿为由将曾经状告他名誉侵权纠纷而败诉的C夫妇二人告上了法庭。衡南县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并定于2001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二个记者节)开庭审理(注),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开创了一条全面保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的新路径。 这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向错告他人者发起的进攻,也是一次捍卫“中国记者”的荣誉之战。 …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我担任记者部值班领导。期间。正是“走转改”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之际,仅以军报《部队新闻》版为例,三分之二的版面头条刊登的都是与记者“走转改”相关的稿件。值班看稿.我深切感受到.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感悟深了.“走转改”已进入广大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促进了新闻采编作风的转变、加快了新闻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记录新闻的人;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信息的传播”;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层意义上看,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 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51年,记者们用 文字、用声音、用图像,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前进的每一个 步伐。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宣告新 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 志“大阅兵”,到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同志检阅三军 将士和五十万群众游行;从1949年春…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的美国新闻业——美国主要媒体现状考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4日至18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北京市新闻代表团一行11人,应美国新闻总署邀请,对美国的新奥尔良、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和洛杉矶等五个城市进行了访问。其间,出席了一年一度的全美调查性报道年会,访问了与会的全美调查性报道记者与编辑协会(I...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化一方面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不仅模糊了新闻与故事的界限使假新闻有机可乘,而且影响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角色,更直接影响了新闻叙事结构的简洁性,使传统的新闻观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