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也只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更丰富、更实用、更直接的服务,才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够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发展自己,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继续教育是地方高校联系区域经济社会的一条重要桥梁和纽带。发展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有利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助推其自身转型拓展。在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还存在意识模糊、途径狭窄、内涵不足等问题,必须从科学定位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教学确保人才质量、紧扣需求打造精品、校地互动共筑资源共同体等路径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州市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州市本科院校主动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自觉的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与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成为直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间的双向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创新成果是区域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在新的世界经济、科技形势下,区域经济谋求进一步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及其运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受到区域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区域经济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样本,尝试以专利成果这一载体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产出宏观经济分析的考虑指标,定量分析区域宏观经济和区域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因此,高校要获得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就必须强化区域意识,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山学院正在也应该努力践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积极的态度寻找与地方共谋利益和发展的生长点,探索与社会共生共荣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的理论工具。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就必须以创新精神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策略,同时,更在于科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区域职教发展规模、结构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点在规划、资源、政策和办学等方面进行统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节庆体育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活动,将成为和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建设和谐农村经济社会,为节庆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和谐农村经济社会视阈下的节庆体育发展各要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根据区位论提出了资源导向型、市场主导型和挖掘创新型三种开发模式,以及"圈域、区域、市场化"发展模式,旨为节庆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框架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育社会功能理论及各国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时,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与其配合,实现良性互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又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而承担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地方高校则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经济区内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内地方高校要立足<规划>总体要求,自觉树立开放办学的思路,通过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天水师范学院作为区域西部和甘肃陇东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本着它自身的区域性与职业性等特点,目的就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对近年来国内与国外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从珠三角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出发,提出构建“校企融合”型课程体系。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传统教学和目前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它构建以企业行政管理为核心校企融合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模式,为高职文经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圈的构建与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深入分析了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动因,并对京津冀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机遇及其挑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机遇涵盖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产业、较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市场潜力,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挑战则主要包含产业发展规划的不一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和结构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制定产业联动政策,整合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一个重要城市,如何正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势,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再上新台阶面临新挑战.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相关城市产业结构趋势,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需要加速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经济快速发展中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再认识出发,结合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历程,剖析高技能人才匮乏原因,并从宏观、微观层面初步探索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公共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将在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将得到培育扶持。体育作为一种传播文明、健康和先进理念的文化形式,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京津地区体育文化资源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国家政策支持有力。因此,环京津各地市培育特色体育文化品牌将对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产值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新型业态层出不穷,结合产业演进发展规律研究体育产业融合路径对于新时代发展体育产业经济构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多是从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演进客观规律角度研究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缺乏对时代性体育强国政治和经济诉求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新时代体育产业融合动因,整理归纳体育产业融合的时代性、必要性,结合产业演进客观规律总结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是基于体育强国政策导向、体育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发展规律下融合的,融合策略是技术融合、功能复合式融合、资源有效整合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体育赛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使得区域间的合作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区域体育赛事产业合作也将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推力(体育赛事资源的地区禀赋差)以及拉力(资源主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体育赛事合作的动力机制。基于上述动力,区域间还需着力从构筑资源流动平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方式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17.
创新与区域联合已成为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因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不仅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各方共谋多赢的必然选择."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经济建设区之一.经济区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以秦文化为纽带,旨在寻找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界面,以"点—轴系统"为依据,着力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中国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示范区,推动经济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特色小镇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融入健康、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产业元素,是典型的跨界融合产物,有助于开辟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体育特色小镇内涵、产业融合涉及的关键要素并提出建设路径。从产业融合视角探索了体育特色小镇内涵,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激发了体育产业的内生活力、加快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涉及资源优势、产业关联、供需衔接等关键要素。研究认为,全面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体育特点,掌握大众体育消费导向,密切体育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度,激发体育特色小镇跨界融合产业水平,创建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促进体育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