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方式和就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实行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过去的"政府包办"真正走向了今天的"婚姻自主".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会各界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首先推行双向选择就业改革试点。1993年,又明确在直属院校中全面推行“在一定范围内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的就业方法,从此,由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模式逐步向“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所引发的思考王松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由国家统一分配逐步转入“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就业新机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新的就业方式正在健康地发展着。“双向选择”和“供需见面”主要是通过洽谈会形式实现的。这样,毕...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已经由计划分配“统包统分”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配置“双向选择”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在此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运而生.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原有的就业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类毕业生的就业已经逐步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选择模式。在新形势下,尽早地有效地对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求职择业指导,特别是帮助、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是大中专院校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田欣 《教育与职业》2006,(13):89-8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收费并轨制度和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高校学生由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单纯的国家福利受益者的角色,开始向“准消费者“的角色转变,高校也逐步迈向了市场,对学生和社会的依赖性增强,高校间的竞争加剧。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为适应这种新的教育形势,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壮大,高校更应当加强依法治理,重视学生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一、就业难的表现 (一)就业方式变化 从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看,经历了两个时期,90年代前的国家统包配方式与90年代的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相结合方式,而且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已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择业方式就应运而生,取而代之。这种方式从其运行上看,就业选择更能反映大学毕业生的个体意愿,更倾向于一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但不容讳言,这种方式从其就业程序、就业选择、就业速度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经…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生如何选择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王书斌李长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方面的用人自主权越来越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也逐步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交流市场、劳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经由“国家统一分配”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逐步走向市场”的方向转化,这无疑对促进高校改革和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构建新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给毕业生提供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机遇和场所。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必然要求改变学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因此,做好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择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力量。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被逐步引入,并最终要实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由人才市场决定的“自主择业”制度。就业制...  相似文献   

13.
从中专实际出发搞好毕业生分配工作姚先觉,何志勇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事制度和就业制度也不断变革,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逐步建立。各级各类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议以及新的人事制度出台,给人才流动,就业选择带来了较多机...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5.
本结合当前我国正面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逐步向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过渡时期,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这项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说法·数字     
《师道》2014,(10):61-61
2015年起,有条件的省份将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意见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汤建石 《江苏高教》2000,(6):116-117,7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式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方向转化。在市场化就业方式下 ,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以市场为基础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达到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目的。在当前新时期 ,知识经济已逐步发展 ,知识更新迅速 ,职业结构变化较快 ,作为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 ,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仅凭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掌握的职业供求信息 ,是很难及时恰当地选择到职业的。因此 ,伴随当前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自主…  相似文献   

18.
女性特点与女子职业教育孟凡萍上海宝钢教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开始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劳动力配置方式,突破了我国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统包统配”的就业方式,但同时也出现了女工下岗和女性求职难等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美虹随着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单位和个人双向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干部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自1988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已由过去的政府完全决定的计划模式,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岗位和就业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越来越需要提早接受职业指导。为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势在必行。一、高职院校应把职业指导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1、是市场就业体制的需要。在人力资源配置转轨变型过程中,最先迎接市场经济挑战和考验的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最先成为他们的就业方式。他们手中的派遣证,不再是按其事先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