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应用地层物性参数法、试油法和试采法三种方法综合对南梁油田M井区合理单井产能进行分析,利用公式法、经验法以及矿场实验法对油井流压进行合理计算及确定,从而指导南梁西区M井区长4+5的合理生产.  相似文献   

2.
注水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加采收率的手段已经在世界众多油田上得到应用。水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藏的最终的采收率。但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经过长时间的注水开发后储层会出现高渗透层,这对最终的采收率有严重影响。为了增加采油量,降低注水后的油藏含水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值模拟理论,并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计算目标函数的最优值,智能优化注采量,从而最大化累积油产量,延缓油藏因注水造成含水率增高的情况,推迟油藏高含水期到来。  相似文献   

3.
呼吸是健美练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提高训练效果大有益处。提醒您从三个方面去注意: 一、如果是轻重量训练或刚开始试举时,可采取放松时呼气、用力时吸气的呼吸方法,也就是说,肌肉伸展时呼气,收缩时吸气。当进行大重量或最后几次试举时,也可以在动作前先深呼吸二三次,接着吸半口气即屏住气。当肌肉收缩到位后,做短促呼吸,同时做伸展还原动作,然后再调整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屏气会引起胸内压升高,内脏器官有不适感,所以屏气的时间不要过长,屏气后要有意识调整呼吸,以及时降低胸内压。  相似文献   

4.
根据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要求,在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前,为了保证井控安全,要求必须先压井,后作业,但对于低压漏失井不仅造成了压井液大量漏失,成本浪费,而且会对地层造成污染、油井恢复期延长,含水上升和产量下降等严重后果.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就是利用井口专用设备,解决起下作业中抽油杆和油管防喷、防窜以及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难题,针对低压漏失井和高压低渗透油藏可以实现不压井作业.此项技术避免了压井液漏失造成油层污染,降低了修井成本,缩短了油井恢复期,作为稳定和提高单井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对提高井下作业施工效果和技术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差压流量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多孔双钝头体流量计。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该装置在规则来流情况下,能够对流动起到很好的整流效果,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重复性;同时,在双钝头体上开孔,可以减小压力损失。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趋势     
《电子竞技》2008,(7):94-94
当心资料"流"出来这不是愚人节的搞怪笑话,而是真实中的概念产品。只要插上电脑,然后抽个一针,就可以把文件资料夹里的档案通通都拷贝走。也许某台电脑不幸中镖了,那我就拿只已经先灌入防毒软件的针筒,一针打下去,就药到病除了。也许突然针筒空间不太够用了,那我只要大力一压,嘿,这不就多了40MB的空间了吗?不过要小心,压太用力,"砰"的一声,资料就会流的满地都是啦!我觉得这是真的,你相信有这样的产品存在么?  相似文献   

7.
血液的粘度与运动员血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一般人低,其主要原因是耐力训练使血浆容量增加较多。这种血液性状的变化对于改善血液的流复性、提高肌肉的供氧能力和增强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状集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经逐渐呈现出“高含水92.98%、低采出程度18.34%、低采油速度0.42%”的典型开发后期特征。针对含水与采出程度严重不匹配的问题,本课题主要从油藏工程的角度研究了油藏如何通过驱替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微观孔隙剩余油的挖潜。加强微观孔隙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将渗流、微观物理模拟、驱替压力、波及系数等相结合,形成一套建立高含水后期建模、数模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电梯行业也蓬勃的发展起来,由于电梯属于在强、弱电压状态下同时工作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因此其漏电保护工作不容忽视。对电梯设备中漏电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漏电流的防护和解决对策,阐述了漏电保护器实际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伊 《电子竞技》2012,(20):40-41
No.5星灵vs异虫狗蛋爆,难挡巨像压面前录像信息:比赛选手:roxkisFRAER(P)vsFXOLo WeLy(Z)比赛地图:破晓黎明录像时间:26分53秒双方APM:141 vs 168感染虫在被职业选手们逐步开发后,目前俨然有一种成为异虫核心兵种的趋势,其代表性的"狗蛋"流战术在ZvT中屡试不爽。不过,这次FXOLoWeLy选手为我们带来一场ZvP中的变种"狗蛋"流,不知会取得如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扎子它好折叠,易摆放,价格便宜是我们钓鱼人的常备坐具。我们外出钓鱼常常遇到石头地,竿架插不进地里。如用石头压竿架,还要在前面垫石头来调整架子的高低,费时费力不方便。 我  相似文献   

12.
滩坝砂岩油藏具有隐蔽性强、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单层厚度薄的特点,加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地震描述及预测难度大。围绕滩坝砂岩油藏的勘探难点,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岩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滩坝砂岩储层的物探识别、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勘探技术流程及配套技术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雨季,河水猛涨,许多小河一下子变得水流湍急。此时,有洄流处还好钓鱼,若洄流处难寻时,鱼就难钓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人为地制造一处洄流,做“窝”就是制造洄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跳水"压水花"动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固碰撞跳水“压水花”动作计算机模拟和水花成形机理研究结果,提出平掌撞水、撞揉结合的“压水花”理论和方法。采用双盲实验法,对实验对象在实验训练前后的“压水花”成功率进行评估、统计处理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用撞揉结合的“压水花”理论和方法指导实验训练,能够更快地帮助运动员建立“水感”,缩短“压水花”动作的训练周期,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内投入开发的高压油藏、超深油藏愈来愈多,此类油藏由于气压高或埋藏深、温度高、储层流体压力高等原因,固井难度大,采用常规类固井材料完井后常出现固井质量不合格,表现为一、二界面固结质量差和存在管外窜槽等。研究开发出一种纳米固井新材料PC-GS13L,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悬浮提切、防窜、增强和耐高温的特点。现场应用表明,纳米材料PC-GS13L的应用是有效解决高温高压气田固井水泥浆防气窜难题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更好的实现油田高效开发,需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历史拟合研究,本文从精细历史拟合的特点出发,全新诠释了精细历史拟合的技术内涵,并详细介绍了精细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及拟合分析方法,该成果对于开展水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子竞技》2010,(6):90-94
后期!经过中期的骚扰牵制和拖延,通常来说,AKM流到了后期,都会取得一定的优势,至于这个优势的大小就完全取决与个人在中期骚扰所取得的成果。即使没有取得优势。那最少也应该是均势。在骚扰牵制的同时,自己基地里也开始生产针对对手单位的部队,在对手没有恢复过来的时候一波压过去把对手击溃,这就是AKM流后期的精粹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9.
在有船只往来和有漂流物的水面抛投底钓或沉底浮钓时,为避免钓线被船只和漂流物挂住,钓者往往采用把钓线从岸边压入水底的方法,称为压底线或沉底线。 常见的压底线方法有四种:其一是把竿尖插入水底;其二是把竿尖压入水底;其三是插入法,用双股刺或多股刺叉(如鱼叉)把钓线夹在两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站姿振动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特征和生理学机制。方法:运动训练专业21名志愿者,在站姿振动或传统训练条件下,负重深蹲训练12周,测试血液流变性4次。结果:实验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沉K值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电泳时间明显延长;高频低振幅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相对粘度和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也明显增高,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站姿振动使血液流变性降低,流阻增大,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能力降低,其中高频低振幅振动的影响更早、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