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艺术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书法不单单是写字,还要"写心",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鲁迅先生赞美道"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更提高了学生汉字书写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千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并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开拓,逐渐形成了一门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汉字造型独特优美,内涵极富魅力,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庐山石松赞     
宁愈球 《教育艺术》2009,(11):20-20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千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并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开拓,逐渐形成了一门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作为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掌握和书写好汉字,当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周寿亮 《学子》2013,(11):49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体现了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写字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使学生"爱写字,写好字",受到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抓好写字教学是关键,这对于其他学科的书写有着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写字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个故事讲得好:一个穷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头对路旁的一粒石子点了一下,石子立即变成了一块  相似文献   

7.
周寿亮 《学子》2013,(9):49-49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体现了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写字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使学生"爱写字,写好字",受到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抓好写字教学是关键,这对于其他学科的书写有着关键的一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写字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个故事讲得好:一个穷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头对路旁的一粒石子点了一下,石子立即变成了一块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书法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的深深的感染力。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正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感受书法所体现的美学魅力与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为中国人民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自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体系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书法赏析题。现以2018年中考考题为例,对此类书法赏析题作一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10.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11.
古人就有“诗、歌、舞”三位一体。而诗本身便是用来吟唱的,音律暗自和诗歌呼应。中国画又借助它极强的直观性,它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线条疏密,轻重缓急,犹如音乐的旋律,故中国诗、画中所昭示的音律美则不足为奇了。用于吟唱的诗的音律、节奏分明。诗中平仄、押韵等都是为了声调的  相似文献   

12.
观赏中国画,我们常可看到画家以潇洒、纵横、跌宕的笔势,在画面空白之处题上一首或多首诗,这些诗通过书法成为整个画面构成的一部分.诗画交映生辉,诗开拓了画的意境,画为待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给读者以深邃的艺术境界,达到了“万趣融其神思” 的极致.它融诗、书、画为一炉,集诗意美、书法美、绘画美于一身,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几千年文明沉淀的一大硕果.本文仅着重从“比兴”角度谈谈中国画诗画结合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审美教育无疑是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在《写字教学与美育渗透的研究》课题中,探寻书法教育中的美感,更多的是以学生习书为主体的书法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一、心中时刻有丰碑,体验崇高之美1.体验汉字智慧的美。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文字,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结晶,从笔画到结构再到字义,无不散发智慧的光芒。如我们的祖先以"禾"为核心的农业要对应  相似文献   

14.
正书法艺术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书者应悟其何为技何为道,如学技不入道则不可成大家。而学书有成者,必是有极高灵性者。所谓灵犀相通,艺精道深也。艺术源于社会、人文、自然。学书之快感并非在于超越古人,而在于品味人生,臻于天人合一之善境。鲁迅先生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蹈,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跨学科综合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一个趋势。语文与音乐内在的关系源远流长:《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其实音乐的魅力并不在于欣赏,而更多时候表现在它能启迪、唤醒、感染人,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它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用它来引导学生写作文,更能有力地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语文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走进作文,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和谐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诗,古代与歌不分家,合称诗歌。当代诗与歌分别却很明显。诗与歌都比较讲究形式的完美,其中字数、顿数、格律、音韵等除表情达意外,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种音乐的旋律感,我们称它为诗歌的外节奏。所谓“外”,即它不是由诗的内容直接派生出来的,而是为表现内容寄生上去的。  相似文献   

17.
九零后的名字叫"青春"   一考生   我们九零后青年的名字叫"青春",我们像诗一样让人品味无穷:我们像画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像歌一样让人陶冶性情;我们像舞一样让人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1年6月刊《书法教学的"三度"追求》一文,选用生动的图片让读者直观地看到字形笔画与实景图片的相关之处,生动地诠释了何为"意在笔先"。恰逢建党百年,笔者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讲解员提及在不同方向分别看两处建筑,会出现周总理的"周"和"八一",顿感妙哉!笔者认为如果将这些习字妙法融入一线教学中,学生将更能探索到书法之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名字叫"青春",像诗一样让人品味无穷,像画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像歌一样让人陶冶性情,像舞一样让人轻舞飞扬……我们,书声琅琅,歌声飞翔;我们,生气勃勃,欢呼争强;我们,绿草如茵,充满阳  相似文献   

20.
诗配画是近几年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诗文文字简洁、朗朗上口,绘画形象鲜明、直观易懂,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对儿童有良好的教益作用。好的诗配画作品诗意和画境完美结合,诗句中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中蕴含着脉脉的深情,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配画艺术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