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内城市群经常被提到,但尚无区域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区域城市网络形成的动因,提出了城市网络表达的内容.对长三角16城市的首位特征与产业集聚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城市为节点、企业关联业务为边、联系程度为权重的有向边权网络,通过复杂方法的测算,得出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证明长三角城市已经互动发展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和杭州等为关键枢纽,以常州等为次级节点和以镇江等为新兴市场的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2.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不透水面是城市环境研究中的一项主要指标,准确地监测不透水面及其变化对城市水文循环、城市气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1-2011年期间多时相Landsat TM数据,通过生物物理组成指数(BCI)提取长三角地区2001-2011年不透水面信息,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不透水面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BCI指数较好地提取出了长三角地区的不透水面,总体精度均在81%以上。(2)长三角地区城市不透水面呈现以南京、上海、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形分布,上海具有最高的不透水面分布,江苏省不透水面覆盖区域的密度和规模均大于浙江省。(3)不透水面呈由中心向四周逐年扩展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498 km~2·a~(-1)。同时,研究发现不透水面的扩展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及市区人口总数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相关二手数据,基于隶属网络构建了以企业为节点的集群核心网络和以机构为节点的集群支撑网络,并基于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关系构建两网间的联系。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结论表明: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沪宁杭为领跑者,苏锡常甬为追随者的发展结构;不同城市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逐阶段发生在跨地区范围内,知识由中心城市扩散到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网络的良性发展与演进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论文合作数据,构建科学知识网络,分别从整体网与自我网的空间分布、拓扑特征、结构复杂性等特征,着重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变规律与演化方向,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科学知识整体网络结构指标间呈幂律函数关系。网络不断扩张,权度、密度、聚集系数逐年增大;(2)整体网的演进存在向“小世界”网络发展的趋势,以2008年为拐点趋势愈加明显,表现出无标度特征;(3)长三角城市自我中心网络的度分布为钟形分布,表明合作机会的均等与公平。权分布为帕累托分布表现出合作资源的集中与不均衡。网络空间分布模式呈现层级性、向多中心结构发展,科学知识合作能力具有等级扩散现象。(4)城市自我中心网是从合作型向研究型演进,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进化过程。研究型城市是促进科学知识网络后期成长与进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数据,构建综合引力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值,通过网络分析法对其一体化演变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准确测度。发现:1.长三角城市间的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2.长三角地区省会及发达城市对其它城市的影响较大、受其他城市的影响也较大、在经济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3.长三角城市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的、浙江省内经济相对较弱城市的、皖南沿江一带的经济圈。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人力资本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潜力三个角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状况。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人力资本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南京、上海、杭州分列前三位;人力资本竞争力影响因子的差异化明显,技术因子对南京、上海的综合得分的影响显著,医疗因子对杭州、宁波产生重要影响,镇江与宁波的基础因子得分较高,南通、泰州、镇江拥有较高发展因子。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发达的区域,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中以长三角第一批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数据来自2015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统计年鉴。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根据综合得分,上海、苏州、杭州位居前列,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最后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型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梁金兰 《未来与发展》2010,31(2):106-109
基于国际旅游环境竞争力理论,选取5项一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下设32项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六城市进行了旅游环境竞争力计算与比较,并将宁波与其他几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排名偏低。并进而对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指出了宁波旅游环境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宁波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魏龙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7,35(1):146-160
针对惯例复制的微观动态及其网络复制困境,分析了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复制及其网络行为偏好,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构建了基于惯例复制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惯例复制行为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是惯例复制行为产生的根源性划分,常规惯例复制具有追求相似性选择与封闭式网络的行为偏好,而柔性惯例复制具有追求择优性选择与开放式网络的行为偏好;相比柔性惯例,稳定环境常规惯例复制作用下网络的小世界特征更显著,动荡环境不仅延长了惯例复制的演化阶段,而且抑制了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常规惯例复制作用下结构涌现为高模块化和高连通性均匀分布的社群网络,柔性惯例复制作用下结构涌现为低模块化和高连通性非均匀分布的公约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常规惯例复制对稳定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能够提升网络弹性延缓网络僵化,而柔性惯例复制对动荡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王晶  单晓红 《科研管理》2020,41(4):171-181
技术创新网络在演化中表现出的高度不稳定严重削弱网络的创新输出,探索其演化动力有助于网络重构、提升网络绩效。文章区分网络关系形成和关系解散过程,综合外生节点属性和内生结构依赖,基于TERGMs(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构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模型,并从生命周期视角下,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孕育期和成长期对合作关系形成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边共享伙伴在成长期显著积极影响关系形成,度扩展和度共享伙伴则在成熟期和再生期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建立和关系解散过程。最后借助收敛性诊断和拟合优度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产业集群网论坛用户提问与回答的关系数据,建立了一个以自我中心,包括832个用户的知识传播网络模型。将该传播网络的传播模型与Watts通过Email方式建立的信息传递网络模型相比较。结合经典的传染模型和渗流模型及这两种信息传播网络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传播模型。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提高信息传播广度的方法:基于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不仅要提高信息传递者的激情而且要提高社会网的连通性,基于论坛回复关系的信息传播网络只需提高用户的回复激情就可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同时还给出了两种方式的难易程度,根据难易程度建议依据信息的不同性质在不同的网络中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空间格局演变上看,世界高技术产业聚集形式依次发展为最初在大学附近的聚集、以科技园特征表现的边缘城市和专业镇、由专业镇和边缘城市连绵的产业带和企业分蘖发生异地聚集等四种形式。同时,在高科技产业空间演变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出现还有赖于独立于大学和城市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不确定性与网络位置2个维度定义转移企业的结网策略。运用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构建转移企业与本地企业结网合作创新的动态仿真模型,对环境差异性条件下的转移企业结网策略对集群网络结构及知识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环境集群转移企业结网数量较多且集群网络逐渐出现核心企业,知识宽度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后期高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沙克尔(shackle)环境集群部分转移企业的本地嵌入情况较差,知识宽度多次出现零增长点,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前期低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集群。从集群长远发展来看,风险环境是更适合转移企业本地嵌入结网的集群环境,风险环境集群是更能加速促进转移企业提升集群知识水平的集群。  相似文献   

16.
杨锐  夏彬 《科研管理》2016,37(5):103-111
企业成长受其构建的网络关系组合及所获网络资源的影响。结合资源基础观和组织间网络理论,本文构建网络关系-网络资源-集群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基于苏州纺织业集群178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混合过程模型,实证集群内企业的成长绩效差异。研究表明,企业家认知和企业创新战略影响企业网络关系构建差异,并通过获取的网络资源影响企业成长绩效。具体说,分析型企业家和实施组合创新战略的企业有更高倾向构建企业间网络关系和非企业网络关系,且它们是互补关系组合;通过企业间网络关系获得的财务资源和信任,以及通过非企业网络关系获得的知识技术对集群企业成长有显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Network dynamics in regional clusters: Evidence from Chi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wealth of empirical literature shows that one of elements of success for regional clusters is that they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local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which act as conduits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While several studies analyse the benefi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luster network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uch networks evolve over tim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dynamics can affect development processes.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on a wine cluster in Chile and Stochastic Actor-Oriented Models (SAOM) to measure network dynamic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icrodynamics underpinn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knowledge ties among wineries. It finds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cohesion effects (reciprocity and transitivity) with the weak knowledge bases of some firms in the cluster contribute to a stable informal hierarchical network structure over time. The empirical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n network dynamics in regional clusters and cluster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SNA方法构建网络密度、集聚系数、网络中心性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4个集群结构度量指标,以常州国家动漫产业集群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国家动漫产业集群网络密度和集聚系数偏低,属于较弱联接状态;网络中心性不高,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一般,即结构网络主体不够完善,网络资源不够充足。为此,常州国家动漫产业集群结构的改善从健全结构主体要素、提升结构创新凝聚力、激发结构创新活力和优化结构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的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5-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精确的度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越来越高,产业地方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但由于高技术产业集聚梯次发展的特点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引导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