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谷氨酰胺对运动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论述了谷氨酰胺在运动中的作用、运动对血浆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对免疫细胞的作用、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变化和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问题,为谷氨酰胺在运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在训练中和训练后联合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10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两次75%最大摄氧量的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员在两次测试中分别补充谷氨酰胺(补充组)和安慰剂(补组)饮料,在运动后开始60 min,受试者进行第一次谷氨酰胺或麦芽糖糊精饮料的补充,然后每隔45 min服用等剂量的饮料,再服用4次,直到运动结束后2 h,在不补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有所降低;而在补充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基本没有变化.在运动后2 h,补充组和不补组,血浆Gln浓度虽然都有所降低,但是在Gln补充组,血浆Gln的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补组,降低结果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对肠道slgA和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影响及其谷氨酰胺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度训练组、谷氨酰胺干预组,过度训练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运动训练,谷氨酰胺干预组大鼠在大负荷运动之前按1.5 g/kgBW剂量补充谷氨酰胺,9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小肠slgA、Gln、MDA的含量及SOD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大鼠小肠sIgA含量显著下降;且小肠SOD活性、Gln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2)与过度训练组相比,Gln干预组小肠slgA和Gln的含显著升高,虽然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大鼠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1)过度训练导致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过度训练时大鼠肠道Gln水平下降和自由基代谢的增强,可能是过度训练引起肠道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机制.2)补充Gln可改善长期大负荷运动训练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功能;而Gln的补充可使大负荷训练大鼠肠道Gln含量升高和氧自由基生成减少,可能是Gln补充防止大负荷训练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氨基酸,与运动能力和免疫机能有密切的联系。谷氨酰胺与运动存在相互关系,运动影响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谷氨酰胺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运动对谷氨酰胺浓度的影响与运动时间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补充谷氨酰胺对大强度训练赛艇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谷氨酰胺对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名运动员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四组,进行两周大强度训练,训练期间分别补充不同剂量的谷氨酰胺(0.1g/kg body wt/day,0.2g/kg body wt/day,0.3g/kg body wt/day)和安慰剂。采集运动员训练周期开始前第一天及最后一天训练前后的血液,分别测定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值。结果:大强度训练会造成人体血液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的显著下降(P<0.01),补充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运动后人体血液CD_4~+/CD_8~+比值(P<0.05); 实验中补充谷氨酰胺对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补充谷氨酰胺能改善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耐力训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在耐力运动过程中免疫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功能、血清和粘膜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浆谷氨酰胺浓度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活性等的变化,从而为降低运动员的URTI的发生率以及避免过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常压模拟高住低训是在高原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训练手段,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耐力训练方法。此训练方法能够增加白细胞计数,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并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醇水平,显著提高T/C比值。通过阐述高住低训对机体免疫功能众指标的影响,为高住低训在运动实践中的更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机体白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CD4^+、CD8^+亚群、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谷氨酰胺等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高原训练的免疫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过度训练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小肠组织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过度训练后大鼠血清TNF-α含量和NO水平显著升高,谷氨酰胺对这种变化有显著干预作用。结论:谷氨酰胺可通过调节NO水平而调节结肠粘膜血流,减少粘膜炎性细胞浸润;通过降低血清TNF-α含量,减轻肠组织因免疫介导作用而导致的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制,并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和/或精氨酸(Arginine,Arg)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在预防运动性免疫抑制中的交互作用.通过对大鼠进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模型,并补充Gln和/或Arg,测定了训练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的凋亡率等指标.结果发现:1)经过8周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L-2、Gln和Arg含量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凋亡率和血清sIL-2R含量却显著升高.2)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补充Gln或Arg,能够显著防止大负荷运动训练后血清中Gln和Arg含量的降低,使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并使淋巴细胞凋亡率和血清sIL-2R含量显著降低.3)联合使用Gln和Arg,虽然能提高大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的增殖效应和血清IL-2含量,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但是对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和血清sIL-2R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和血清sIL-2R含量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摘要: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4年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交流论文为例,全身振动训练为主题,从全身振动训练促进竞技水平研究、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康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全身振动训练机制研究新进展、全身振动训练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体育和临床康复研究人员有所裨益。结果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对人体肌肉强度和力量、体成分、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应依赖于振动台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间。尽管一般认为高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有益的,低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不利的,但如何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全身振动训练理论体系,制定具体的理想振动参数来指导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仍需要大样本试验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体育竞赛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比赛的规模和赛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训练分期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比赛的赛制发展,板块周期训练理论则在此基础上运用而生。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传统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周期训练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正确认识训练理论和科学化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态化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生态转变的关键环节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结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生态化的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必然具有良性结构以及高度耦合、协同的组分和要素;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无序发展、框架与运行结构分离、二元对立结构,是当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症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结构,具有“立体型”“渗透化”“交融式”特征,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发展的基础;通过树立生态化培养理念,完善政府主导功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后备人才培训要素等途径,来促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的生态化。为提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效应及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功能训练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为认识功能训练和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功能训练源于医疗康复,随后拓展到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功能训练的内涵和目标并不相同。在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通过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练习,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功能训练属于体能训练范畴,实践中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动力链,重视"弱链"效应。指出,二元论思维是功能训练被放大的认识论误区,拿来主义则是功能训练难以产生实践价值的根源。功能训练是一种身体训练,属于一般训练范畴,对其合理定位,促其回归本位,是突破困境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就运动训练基本规律中的运动项目规律、运动训练规律、运动适应规律、运动参赛规律和竞赛制胜规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构建。其中,项目规律是训练方向就像"灯塔",是确立训练核心,解决"练什么"的方向性问题;训练规律是训练方针就像"罗盘",是优化训练行为,解决"怎么练"的针对性问题;运动适应规律主要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身心适应,解决"练多少"的操作性问题;运动参赛规律的实质是研究参赛策略,主要包括参赛准备与比赛安排等问题。竞赛制胜规律既受上述运动训练基本规律制约,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律,其竞赛制胜因素表现为复杂性、主次性和能动性。真正意义上对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认识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专业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界定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训练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等学科角度对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界定问题进行综述,并指出各学科的综合运用是今后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界定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院校田径专项训练周期理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径比赛的次数增多,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对现代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和特点的解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完善和升华周期理论,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六所体育院校田径专项训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周期理论进行了研究,寻求适合体育院校的周期训练特征,希望为我国从事田径训练的教练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演进与研究现状。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项群训练理论、超量恢复理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时空协同理论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作了相关简短的述评,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毽球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毽球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主要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提出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文化与活动载体的毽球项目人才培养,在注重高校优势的前提下,应从加强群众毽球活动组织开发人才、指导群众毽球技术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毽球项目国际化,提高中国民族民间项目国际影响力的宣传推广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为高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